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最是丰收重千钧 稻谷飘香唱赞歌

——写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

人民网记者 李栋
2022年09月23日08:13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金秋九月,稻浪流金,果蔬飘香。秋分之日,我们迎来了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2022年我国“三农”工作者勠力同心,克服了去年秋汛和今年夏旱等困难,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坚实支撑。

看口粮,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比上年增加143.4万吨,增长1%。秋粮旺季预计收购量将达1.85亿吨。

看收入,农产品电子商务较快发展,农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7元,实际增长4.2%。

看产业,乡村富民产业稳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恢复向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900亿元、同比增长12.4%。

金秋时节,满目金黄。从粮食安全到产业发展,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到兴农富农。“三农”工作者用汗水和智慧在广袤的大地绘就成了一幅壮丽的“丰”景美图。

丰收节里话农业 粮食安全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相比以往,今年的“三夏”因为秋汛影响显得极为特殊。去年秋季,河北以及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受暴雨。罕见的秋汛,使得2800多万亩的冬小麦没有按时播种下去,推迟时间之长、晚播面积比例之大,多年不遇。

6月2日,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小麦主产区,收割机正在田间忙碌作业。王向阳摄(来源:人民图片)

为了打赢这场夏粮丰收战,我们做对了什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看来,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制定促弱转壮技术预案,并派出30多个小分队200多名科技人员下沉一线指导服务,挂图作战,身体力行,为全年粮食生产下好了“先手棋”。同时,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也为丰收打下了基础。

“今年夏粮小麦实现抗灾夺丰收,可以说是人特别努力、天比较帮忙。”7月14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在发布会上如是表示。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宋集镇宋集村,对种粮户宋兆平来说,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今年自家的小麦亩产竟然达到1350斤,总共收了2万多斤粮食。二是没想到今年小麦的价格也不低。“我种的全部是强筋麦,每斤卖到了1.55元,在收割现场就卖掉了一半多,剩下的一部分留作种子用,还有一部分留着自己吃。”

“今年小麦产量达到历史新高,以往平均亩产900-1000斤,现在户均达到1200-1300斤,个别农户亩产达到1600斤左右。小麦价格也从去年的每斤1.2元上升到了1.5元左右。产量高、价格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高。”村党支部书记刘香莲介绍。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夏粮主产区累计收购6180万吨,同比增加88万吨。其中,小麦5504万吨,早籼稻589万吨。

“在收购方面,今年夏粮收购呈现进度快、质量好、价格稳、市场活的显著特点。小麦收购价格维持在每斤1.53元左右,同比提高近0.3元,种粮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言人秦玉云说。

7月14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经济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副司长张国华表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较好,有能力、有底气、有条件应对外部冲击,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中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又是粮食消费大国。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不仅有力地保障了自身的粮食安全,也为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宋洪远表示。

丰收节里话农民 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稳天下安,农业兴基础牢,农民富国家强。

秋日的吴越大地,沃野千里,铺绿缀黄,孕育着新一季的丰收。每天19时40分,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华山镇赵屯村的陈厚武都会准时打开快手直播平台,为果农传授种植经验技术,带动果农利用科学的果树种植技术实现增收致富。

随着“互联网+”走进寻常百姓家,2002年,作为农学专业的大学生,陈厚武毕业后毅然返回家乡,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村民带来一些经济收入的改变。

2020年,陈厚武探索形成以“技术联创,带领技艺传承;产业联营,带强产业发展;代表群众联动,带动群众致富”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带”工作法,辐射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陈厚武线下为果农讲解果树种植。(受访者供图)

现如今,拥有315.8万粉丝的陈厚武已成了苹果树种植的“田秀才”“土专家”,通过现场授课和网络直播等方式,举办果树种植培训班,累计线下授课15场次,培训村民400余人,线上直播580余场,累计播放量破百万。

“我的人生信条就是用自己的技术照亮别人致富的道路,在未来,我们通过自己的技术,帮助全国一百万果农实现真正的增收致富。”陈厚武说。

“随着三农内容生态愈发丰富,互联网社区正在画出一幅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变美的崭新图景。”直播平台负责人尹彩琴表示,农技知识通过一部部手机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传播,随时随地帮助农民朋友解决种植养殖的难题,其目的就是要让大家的日子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在2022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上半年,乡村富民产业稳定发展,农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在产业带动、就业创业拉动下,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7元,实际增长4.2%。”

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看来,要确保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就要致力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通过增加农业收入、非农收入、财产性收入和保障转移性收入,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促进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让普通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张红宇说。

丰收节里话产业 打通供给需求两端形成有序循环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发展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微风吹拂,稻香扑面。走进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镇小常堡的稻田,种植着150亩水稻的村民王建军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今年每亩能产粮1000多斤,总产量20多万斤,每斤涨了0.1元,能增收2万多元”。不同于以往粗放式种植销售模式,今年王建军和大伙合作,通过集约化种植,订单化生产,实现了增产增收。

种粮大户王建军今年再获丰收。(受访者供图)

产业是根线,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农业的后续发展。距离黑龙江3000公里之外的四川广元市猕猴桃种植户们,同样体会到了供给侧变化带来的效益。

再过两周左右,广元市苍溪县桥溪乡红太阳猕猴桃合作社近300亩有机红心猕猴桃将迎来采收期。尽管今年高温干旱影响了苍溪猕猴桃的产量,但由于今夏阳光充足,口味品质依然保持了高水平,市场供不应求。

“虽然今年普通果产量有所减少,但经品种改良后,果实质量却提高了,价格也随之上涨,总体收入估计比往年还要多一些。”这几天,高坡镇珍子村村民杨勇清正忙着联系冷库、准备果箱、沟通物流,忙碌里透着喜悦。

“作为有机红心猕猴桃示范乡,桥溪乡1200户农户的1285亩猕猴桃受益于实现了果品有机认证,农户收入比往年增加了不少。“桥溪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全乡猕猴桃产值同比提高15%左右,预计人均每亩增收300元以上。

“打造中国强势农业千头万绪,必须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积极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张红宇认为,打造中国强势农业就是要以上述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春华秋实,不负耕耘,九州大地喜获丰收。辛勤与智慧如笔,千里沃野似帛,中国“三农”人正奋力描绘出一幅幅壮美的劳作画卷,展现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气象。

(责编:王仁宏、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