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敦涛:山东潍坊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各地各单位交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梯次推进,人民网于12月18日召开“2022乡村振兴大会”。中共潍坊市委书记江敦涛在会上发表讲话。他提到,近年来,山东潍坊以拓展创新“三个模式”为引领,坚持农业农村一体设计、城市乡村协调推进、五个振兴同步发力,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努力实现农民农村富裕。
江敦涛介绍,山东潍坊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兴旺。坚持以产业思维发展农业,聚力解锁“振兴密码”,赋能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治理有效。坚持以共同体思维治理乡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快构建党建引领、资源共享、群众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乡村振兴最终是要为民造福。坚持以城市居民标准服务农民,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群众物质更富足、精神更富有。
乡村振兴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坚持跳出“三农”看“三农”,更加注重以城市资源反哺农村,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
江敦涛强调,未来,山东潍坊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拓展创新“三个模式”,加速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治理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加快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城市”。
附:嘉宾发言实录
在这冬藏秋实、寒蕴春华的时节,国家部委领导、专家学者、行业翘楚齐聚“云端”,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分享乡村振兴经验,研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路,必将有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潍坊市委、潍坊市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祝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潍坊发展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潍坊道承齐鲁、襟连海岱,是世界风筝都、国际动力城、国际和平城市,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发祥地,素以“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而闻名。历史长河中的潍坊,农耕文明源远流长。虞舜在潍水流域“竭力於田”,大禹在渤海之滨“筑台治水”,农圣贾思勰写就《齐民要术》。赓续千年的农耕文明,造就了这里重农富农的优良基因。地理版图中的潍坊,自然条件优越独特。地处北纬35度至37度世界优质农产品生产黄金线,南山、北海、中平原,用全国1‰的淡水、1.7‰的土地,贡献了全国16.8‰的蔬菜、10.7‰的肉蛋奶。负山面海、涵泳万象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量大质优的“潍坊农品”。砥砺奋进中的潍坊,现代农业领跑全国。农业总产值突破1100亿元、稳居山东省第1位,蔬菜出口量、禽肉出口货值分别占全国的1/8、1/6,农机装备全产业链产值分别占山东省的1/2、全国的1/4。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上,潍坊大地处处澎湃着走在前列、再创辉煌的强劲力量。
乡村振兴铺画卷,沃野千里变新颜。近年来,我们以拓展创新“三个模式”为引领,坚持农业农村一体设计、城市乡村协调推进、五个振兴同步发力,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未来美景跃然而出。
——我们致力探求“提质提效”最优解,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兴旺。我们坚持以产业思维发展农业,聚力解锁“振兴密码”,赋能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一是解锁“数字”密码。抢抓农业3.0时代重大机遇,出台支持政策、搭建智慧平台、组建数字联盟,推动生产、流通、营销数字化转型,打通“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完整链路。全市发展智慧农场、智慧牧场200余家,冷链物流企业100多家,引进MCN机构、农业电商平台。未来3年,我们要打造500个示范场景矩阵,加力探索更多颠覆式、可推广的应用场景超级“IP”。二是解锁“科技”密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建成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培育种子研发企业44家,自主研发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9%、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产量稳定在84亿斤以上,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了贡献。三是解锁“开放”密码。主动融入和服务“双循环”,高标准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探索形成农产品快速通关、跨境支付等33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巴基斯坦、加纳等国家设立海外产业园,农业外资企业发展到200多家,农产品远销136个国家和地区。“硬核产业”,让潍坊农业更具竞争力。
——我们致力探求“安定安宁”最优解,打造农村高效能治理的新范式。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治理有效。我们坚持以共同体思维治理乡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快构建党建引领、资源共享、群众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一是“党建引领”聚合力。实施“头雁领航”和履职能力提升工程,从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优选1164名村党组织书记,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村级党员干部培训,关键变量实现整体优化提升,基层党组织成为组织群众、带领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二是“做大蛋糕”增动力。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推行“一链一党委”“党支部+”等模式,培育“红色”联合经济体94个,党组织领办合作社4286家,促进村集体增收1.6亿元,754个村集体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三是“筑牢屏障”强内力。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实施网格化、社区化、信息化和积分制“三化一制”治理模式,扎实开展“织网扎根·平急结合”行动,深入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7个村入选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红色基座,让基层治理的底盘更加稳固。
——我们致力探求“富足富有”最优解,打造农民高品质生活的新范式。乡村振兴最终是要为民造福。我们坚持以城市居民标准服务农民,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群众物质更富足、精神更富有。一是提升农民增收成色。实施农民增收促进工程,多途径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探索建设共富“产业联合体”,3.2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121万农户,农民分享到更多增值收益。去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值降到1.94。二是绘就生态宜居底色。扎实稳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速往村覆盖、向户延伸,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66个,全面升级的基础设施、全面增效的公共服务、全面优化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农村生活的“标配”。三是彰显乡风文明本色。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思想铸魂、美学教育、移风易俗、长者食堂等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4个、居山东省首位。充满乡愁记忆、田园风光的和美乡村,变成了让人羡慕的“诗和远方”。
——我们致力探求“互促互补”最优解,打造城乡高水平融合的新范式。乡村振兴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我们坚持跳出“三农”看“三农”,更加注重以城市资源反哺农村,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一是让“各类人才”聚起来。坚持“筑巢引凤”和“就地孵化”并重,深挖在外人才“富矿”,盘活本土人才“资源”,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30万人,乡村振兴高层次人才占全部高层次人才的1/3,汇聚起了乡村振兴的人才力量。二是让“沉睡资源”活起来。扎实推进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在山东省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4万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现大棚、承包地等产权交易额156亿元,“沉睡地”成了“潜力股”。三是让“金融活水”流进来。注重从供需两端发力,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整合涉农资金140亿元,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平台发放贷款63亿元,撬动400多亿元工商资本流入乡村,“握指成拳”解决“钱从哪里来”“钱往哪里投”的问题。要素的畅通循环,让城乡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丰收正在孕育。我们一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学习借鉴本次大会理论成果,持续拓展创新“三个模式”,加速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治理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加快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城市”。衷心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给予悉心指导,诚挚邀请行业精英、业界翘楚来潍坊投资投智,帮助我们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富裕这篇大文章做得更加出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经济绿色发展指数较“十三五”初期提高32.2%
- 人民网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韩鑫、余璐)17日,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与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论坛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下简称《报告》)。…
- 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道路客运复工复产 全面恢复道路客运服务
- 人民网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王连香)据交通运输部消息,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落实“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交通运输部就加快推进道路客运复工复产保障人民群众平安健康顺畅舒心出行有关事项发布通知,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全面恢复道路客运服务,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坚决落实“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的要求,全面恢复道路客运服务,切实维护本辖区内道路班车客运、包车客运正常运行秩序。严格落实对旅客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不再进行信息登记等相关规定,为人民群众出行创造良好环境。…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