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长渠有“智”水密码
长河泱泱,利泽万方。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江都水利枢纽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被誉为“江淮明珠”。
1958年,江苏制定“扎根长江、江水北调、引江济淮”工程方案,开始筹建水利枢纽。1961年,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始建。
“这个决定当时做得非常审慎,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江都水利枢纽变电所原所长陈威说,江都水利枢纽作为“江水北调东引”的“龙头”工程,既可抽引长江水沿京杭大运河北送,又可使里下河涝水流向新通扬运河。
陈威记得,那时泵站土建、河道开挖、环境整治同步进行,每天成百上千人在工地上挥洒汗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任何现成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大型泵站建设涉及土建、机械、电力、水利、交通各方面,综合技术性高。面对这些难题,建设者们反复探索,不断试验,逐步攻关。一站采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在全国尚属首次,技术人员研制出真空破坏阀进行断流,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陈威说。
在自力更生接续奋斗中,建设者们建成当时全国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亚洲规模最大的泵站枢纽。自1963年建成以来,枢纽共向北输送江水1655亿立方米,抽排里下河涝水421亿立方米,为淮河泄洪10677亿立方米。
陈威说,每年梅雨季到来,里下河地区积水无法排放,江都水利枢纽开启东闸,抽水站把北边多余的水抽到长江内;当雨量减少,西闸开放,把长江水送到北边去。
进入新时代,江都水利枢纽也在焕新前行。2013年12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运行,江都水利枢纽有了新角色——东线源头。清水自此出发,经大运河沿线9级泵站“托举”,翻越13个“台阶”一路北上,滋润数十座大中城市,保障亿万群众饮水安全、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沿线生态环境改善。
自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开始,水质均达到和优于Ⅲ类地表水标准。
优秀数据离不开先进技术加持。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副主任钱利华介绍,在历年更新改造中,江都水利枢纽大力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工程设备科技含量和运行管理水平。2021年,江都水利枢纽主要泵站、水闸工程均实现自动化监控系统升级改造。2023年,完成江都四站智能泵站改造,深化万福闸启闭测控保一体化平台开发应用,以新质生产力促进闸站管理水平提升。“在2005年至2010年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都站改造中,针对江都三站等技术改造中水泵选型需求开发的水力模型,为江都三站、四站水泵选型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该模型填补了国内轴流泵水力模型型谱的空白。”钱利华说。
据悉,近年来,江都水利枢纽着力推进“六大体系”建设,即构建“完善可靠的防洪调水工程体系,规范精细的工程管理体系,协调有序的河湖管理体系,规范高效的防汛防旱管理体系,先进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保障有力的良性发展支撑体系”,基本实现“效益充分发挥,管理规范精细,调控科学高效,机制良性顺畅,环境优美宜人,氛围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展现了“江水北调促发展,防洪排涝保安澜,管理领先树典范,江淮明珠誉四方”的江都水利枢纽管理现代化愿景。
陈威感叹道,如今,工程紧跟时代步伐,进行科学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