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上海証券交易所理事長桂敏杰:
通過修改《証券法》,相信中國的証券市場會更好發展。
|
從就職於華爾街巨鱷高盛,到回國加入中國証監會成為高層決策的智囊團,現擔任証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的祁斌,擅於用國際化的視野,觀察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困境與突破。
在未來10年左右的時間,中國經濟將怎樣實現轉型和突破,以及在這樣一個宏觀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與發展。
今天,中國正好也走過了人均4 000美元的門檻,4 000美元之后的競爭力靠什麼?大國崛起競爭的是什麼?從美國和阿根廷的百年興衰來看,不是起點,不是資源,是體制機制。
我們看有沒有可能呢?完全有可能。
中國過去30年的奇跡,始於一個產業的市場化改革,農業,從農村的包產到戶開始,結果是什麼呢?20世紀80年代,美國人寫過一本書,書名是《誰來養活8億中國人》,說中國這個國家人很多,耕地又很少,中國人將來吃不飽飯,天下大亂。今天中國不止8億人,13億人了,可能有一半人在減肥,至少吃飯不再是問題。同樣的一片土地,同樣的人群,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中國的改革從農業的市場化開始,隨后擴展到輕工業、重工業等各個領域。2001年到2006年,我有幸參與了中國基金業市場化改革的全過程,也見証了在金融行業推動市場化改革能帶來的變化,行業規模從500億到上萬億的爆炸式增長,除了市場環境等客觀因素以外,與其他行業的市場化改革一樣,每個從業者積極性的調動帶來了行業潛能的釋放。
今天中國改革的本質,仍然是怎樣去推動市場化改革,來釋放生產力。今天的中國,也仍然有很多領域需要市場化,也可以市場化。金融領域是一個典型,大量企業找不著資金,大量資金找不著企業。這是因為金融市場不夠發達,不夠有效,不夠市場化。醫療領域可能是另一個典型,一大群病人找不著醫院看病,一大群醫學院的畢業生找不著工作,也是因為這個領域不夠市場化。改革,可以有很多宏大的頂層設計,也可以從經濟社會一些明顯市場化不足的領域做起,我們相信,這些領域的逐步市場化改革,釋放出的生產力,可以成為中國經濟未來10年發展和轉型的重要動力。
當然,改革開放30年后的今天,改革也不再像30年前那樣順理成章,因為那時候不改革就沒有飯吃。今天的改革涉及利益的重新調整和分配,涉及行政管理體制的變革,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或許還需要我們有足夠的智慧,能夠設計好改革的帕累托改進(帕累托改進指一種制度的改變中沒有輸家,而至少有一部分人能贏),讓參與改革的每個人,都能從改革中合理地受益,包括在政府和市場的人才之間建立起有規則的旋轉門機制,才能更好地推進市場化改革。
我們這一代人,非常幸運,經歷過中國的貧窮,見証了中國過去30年的巨變,還有機會推動中國未來30年的成長。在歷史的長河中,再長的生命也是一瞬間,一滴水隻有和洪流結合在一起才會有力量,我們有幸和這麼一個偉大的歷史進程結合在一起,確實是非常的榮幸,我們應該共同努力,不辜負時代賦予我們這樣一個偉大的機遇。
作者簡介:祁斌,中國証監會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証券期貨研究院執行院長。清華大學物理學學士,羅切斯特大學生物物理學碩士,芝加哥大學商學院MBA和清華大學數量經濟學博士。 1996—2000年就職於華爾街高盛集團等投資銀行。2000年回國加入証監會,任戰略規劃委委員。2001年至2005年任基金監管部副主任。2006年至今任中國証監會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兼任北京証券期貨研究院執行院長。
(編者注:本文節選於祁斌所著《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的轉型與突破》,點擊可查看全文)
專題策劃:人民網股票頻道,本期編輯呂騫,設計楊溪、鄧艷剛,特別感謝中國証監會研究中心對本專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