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囧现象”能否笑傲2013--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股票频道

“泰囧现象”能否笑傲2013

太原晚报

2013年01月06日10:09        手机看新闻

  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元旦假期,2012年度中国电影“最黑的黑马”《人再囧途之泰囧》将票房锁定在10亿元的高位,并继续向11亿元进军。这个数字刷新了中国国产电影的多项纪录,成为史上最卖座的国产片和喜剧片,不仅战胜《泰坦尼克号3D》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票房冠军,观影人次甚至超过了《阿凡达》。

  没有 IMAX, 也没有3D,在强手如林的贺岁档,《泰囧》这样的小微电影逆袭大片取得完胜。势如破竹的“泰囧现象”能在2013年继续被复制吗?小成本影片再度狂欢

  自去年12月12日上映以来,仅3000万元成本的《泰囧》一路高歌猛进。徐峥、王宝强、黄渤组成的“谐星铁三角”将原本充满悬念的2013贺岁档推向高潮。“你"泰囧"了吗?”成为新年里最流行的问候语。

  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其实《泰囧》并非唯一的黑马案例,早些年有《疯狂的石头》,近年又有《失恋33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这些影片都是“以小搏大”,屡创奇迹。2011年,从网络文学演变而来的电影《失恋33天》以不到千万的投资赢得3.5亿元票房,其倚重新媒体的运作模式引起业内热议,但大部分人仍认为,此类成功案例很难复制。此次《泰囧》来袭,采用的是公路喜剧片模式,却意外地为小微电影的发展树立了行业信心。专家预测,中小成本影片将成为2013年中国电影业最炙手可热的话题,《泰囧》是产业新趋势的风向标。国产片如何突出重围

  业内人士分析,《泰囧》票房的爆发性增长,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一是东南亚旅游历险记加职场恶性竞争等“接地气”的主题设计;二是气氛恰巧与前期上映的《一九四二》和《少年派》形成鲜明对比;三是2012末日谣言等带来的一些负面情绪,恰恰可以通过观看喜剧电影得以释放。

  业内人士认为,一发不可收的“泰囧现象”在经济学领域也有相对应的解释——在经济走势相对疲弱、社会群体感到压力偏大的背景下,消费者更偏爱相对低成本的慰藉型消费,即经济学中的“口红效应”。

  无独有偶,2009年恰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多国发酵,喜剧电影《宿醉》凭借传统喜剧元素的“大拼盘”横扫北美票房,而回顾电影中“桥段”,无非是“业余奶爸”“酒后失忆”“大型动物走失”等老派悬念和笑点。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吕骞、杨波)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