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扩大 两融市场重要性提升
1月25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同时发布关于调整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的通知。其中,深交所标的股由此前的98只扩充至200只,上交所则由此前的180只扩展至300只。分析人士指出,经过本次标的扩充,融资融券市场在A股投资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彰显。
首先,标的数量扩容明显。本次扩容后,沪深股市两融标的将由原来的278只扩大至500只,在数量上几乎扩大了1倍。国泰君安证券统计显示,在标的扩容后,融资融券标的总市值覆盖率将由原来的60.6%提升至70.5%;流通市值覆盖率将由原来的66.3%提升至75.6%。在行业方面,建筑建材、化工、房地产、交运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新增两融标的较多,申银万国数据显示,扩容后标的数量在10个以上的行业,由此前的7个增加至15个。而风格方面,小盘股数量增加成为主要看点,中小板标的由18只增加至66只,创业板则首次有6只股票成为两融标的。
其次,投资者参与积极性有望提高。标的数量扩容,有望提升参与融资融券投资者的积极性。一方面,此前融资融券市场的标的数量有限,投资者或者面临做空时融不到券的问题,或者面临心仪的个股不具备融资资格的制约。在标的扩容后,多空投资者的选择范围都将明显扩大,从而有利于其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两融标的扩容,无疑能在更大程度上丰富其交易策略以及增加对冲型产品的发展空间。
最后,两融市场活跃度有望明显提升。经过2011年12月5日的第一次扩容后,融资融券市场活跃度已明显增加。截至今年1月25日,沪深融资融券余额为1110.25亿元,较2011年12月5日的375.84亿元出现大幅增长。据招商证券预测,如果扩容后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提升至1.5%,累计买入成交额占A股成交额的5%,则两融市场规模有望在未来提升至2700亿元。
多空博弈 整体影响积极
作为典型的多空博弈且带有杠杆性质的投资领域,融资融券市场对整体市场走势会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短期助涨助跌,二是中长期减缓市场波动。
从短期看,当前A股市场处于多头格局。近期公布的汇丰PMI初值等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在去年四季度实现企稳,并在目前进入弱复苏通道的概率在逐步增加。同时,伴随银行表外业务的治理以及信托、房地产等投资渠道风险的显现,资金进入股市的动能也明显增加。这意味着至少从短期看,A股市场处于经济、流动性双重提升的有利格局,考虑到融资融券对市场的助涨助跌作用,融资融券标的股规模扩大将有利于强化短期市场向好预期。
在中长期方面,由于多空博弈的存在,融资融券市场能够发挥对股市价格引导作用,这意味着过度偏离价值的价格,其存在的时间将因此被不同程度缩短,而偏离幅度也会明显降低。伴随标的数量增长,两融市场对抑制过度投机、增加整体市场稳定性方面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券商领衔 三类股票受益
从融资余额与融券余额对比看,在当前1110亿元的总余额中,融资余额占1072亿元,融券余额只占不到40亿元。这说明在当前乃至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两融市场的融资功能都会是投资者的更主要选择。因此,那些具备投资与投机价值的个股有望在资金推动下加速价值兑现过程。
分析人士指出,基于两融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当前两类股票值得重点关注。一是仍处于价值洼地的品种,主要是指银行、地产等当前市盈率水平明显偏低行业内的融资标的,此类股票虽然在本轮反弹中涨幅已大,但其估值水平仍处于相对低位,有望在多头环境中获得趋势型融资投资者的继续青睐。二是部分基本面好转的行业,比如石油开采、保险、航空等子行业内的融资标的,相关个股在本轮反弹中涨幅有限,历史上又都具备较好的股价弹性,有望在基本面好转情况下获得资金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个行业,其本身包含了较多的融资融券标的,而行业内企业又能最大限度地受益于两融标的扩充等金融创新,这个行业就是券商。
有分析指出,两融标的扩充将在以下三方面利好券商股:其一,可以更好满足信用客户需求,快速扩大业务规模,增加相应佣金、利息收入,提升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在公司收入和利润中的占比;其二,将进一步缓解券商利用沪深300期指对冲库存标的证券的基差风险;其三,对冲与产品设计策略将更为丰富与多样化。本周一券商股整体出现明显上涨,两融标的股扩容利好效应应该贡献了相当的力量。从去年12月份的交易情况看,海通证券、华泰证券与中信证券在融资融券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居于前三位,而上述三只券商股在昨日市场中也均表现出众。
剑指泡沫 加速估值回归
既然是多空博弈,融资融券对股价的作用肯定不仅仅体现为向上拉动,一定还存在向下的抑制。从价值角度出发,原来高估的两融标的,以及新被纳入的高估品种,未来都存在较大价值回归压力。
本次两融标的扩容的一大亮点就是中小板个股数量的增加,以及创业板个股首次出现。这意味着投资者做空小盘股的渠道进一步放宽。从估值角度看,小盘股目前仍然存在整体意义上的泡沫。从最近十年统计数据看,当前小盘股相对于大盘股的市盈率溢价倍数为2.65倍,尽管较2010年11月峰值的2.89倍有所降低,但仍处于近十年的历史绝对高位。并不是所有的小盘股都能在业绩高成长的支撑下保持高估值,未来一旦两融标的中小板、创业板股票业绩增长明显低于预期,则融券卖出压力将快速出现。
与股价高估相对应,基本面被高估的个股同样面临较大的做空压力。在去年融资融券市场规模提升到一定水平后,可以发现“黑天鹅”事件明显增多。相对于以前的单边市场,双边市场中投资者确实有动力去挖掘更多的“黑天鹅”,对于公司治理存在薄弱环节的两融标的公司,做空压力既能督促其完善经营水平,也给其增添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分析人士指出,从现实情况看,在转融券真正推出前,对于高估的小盘股以及存在潜在风险的股票,券商由于风险可能无法完全对冲的原因,放券意愿或将有限,但部分高估个股做空渠道打通,仍将给予投资者强烈的心理暗示,从而有可能加速估值回归进程。
记者观察·对冲品种多样化是大势所趋
上周末沪深交易所发布公告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范围,从目前278只扩容至500只,自1月31日起开始交易,这是融资融券市场推出以来第二次扩容。作为目前A股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对冲工具之一,融资融券标的的扩容无疑为参与这个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范围,同时也使两融市场容纳更多资金成为可能。展望未来,在A股市场逐渐迈向成熟过程中,对冲手段多样化将是大势所趋,其对市场长远影响不容忽视。
对冲工具扩容有两层含义:一是工具类型扩容,二是某一工具所针对标的扩容。从当前中国股市现状来看,这两层含义的扩容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就工具类型来看,目前A股市场上仅有股指期货及融资融券两种多空双向交易工具。从发达市场来看,以股票为基础标的物的衍生工具种类繁多,包括股指及股票期货、股指及股票期权、融资融券等等。
就两融标的扩容而言,目前A股股指期货仅有一个现货标的,为沪深300指数;融资融券标的在本次扩容之前只有278只,其中包含10只ETF基金。而发达市场股指期货及融资融券标的覆盖面极广。以香港融资融券市场为例,目前港交所可卖空名单上有超过500只股票,约占到其全部股票数量1/3。
应该说,对冲工具扩容,是中国股市走向成熟必须经历的过程,此次两融标的扩大,只是这个大过程中的一小步。不过,即便是这一小步,对于股市的运行及股市参与者也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两融市场交易规模将继续高速增长,信用交易比重继续增大。自2010年3月融资融券市场正式开始交易以来,两融余额从最初的659万元增长至目前的1110亿元,月复合增长率高达32%。从两融余额走势来看,2011年11月首次扩容之后,市场规模增速明显增加,预计本次扩容之后,高速增长势头将得以保持,甚至可能加速。有市场人士预计,2013年融资融券余额可能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无论是整体市场还是个券,信用交易的比例将继续增加。
其次,投资者选择范围增加,卖空影响力加大。此次扩容最受市场关注的是很多中小盘股纳入两融范围,而按照深交所的扩容标准,将有部分创业板股票入围。从这个角度讲,此次扩容是从“量变”到“质变”,可交易标的从大盘蓝筹扩充到全部风格类型。这将增加融资融券作为对冲工具的实际效用,尤其是在融券方面。在特定行业、特定风格上个券供给量增加,有望大大缓解目前融券供需紧张局面,进一步提升卖空的影响力。
最后,融资融券迅速扩容为未来转融券出台拓宽道路,也将改变很多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行为。目前参与该业务的投资主体仅有券商及有融资融券需求的客户,未来该业务上的参与者将扩展至证金公司、基金、上市公司等。这将大大改变这些投资者在股票投资上的决策,进而影响其买卖股票甚至股指期货的行为。举例来讲,在两融扩容局面下,券商必须被动增持标的股票,同时对专用股票池的保值策略也会相应调整。
综合来看,融资融券扩容实际上增加了对冲机制在整个市场中的影响力,而由于双向交易价格发现效率要远远高于单向交易,因此两融扩容对股票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有利。可预见的是,随着融资融券标的未来将动态调整,甚至是继续扩容,A股市场将不断向“对冲时代”迈进。
其他对冲工具标的扩容也渐行渐近。股指期货的现货标的可能从目前的沪深300指数扩展到其他类型的指数。按发达市场经验,股指期货标的通常包括三大类:整体市场指数,大盘、中盘及小盘股指数,以及风格和行业指数。目前在A股市场中也有类似的现货指数,如300价值、300成长、上证50、创业板指数等。因此,未来推出新的股指期货合约基础完全存在,只是需要选择时机。更远的目标将是新种类对冲工具的引入,包括股票期货、期权等。
对于投资者而言,随着对冲交易影响越来越大,传统投资思路也应逐渐改变。这并不意味着价值判断体系的颠覆,但对于对冲工具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可以更有效地将投资者价值判断与最终收益进行对接。正如要到达大洋彼岸,中世纪可采用三桅帆船,一百年前应选择钢铁舰艇,而今则宜选用空客380。(记者 申鹏)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