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财务抽查突出6大重点 首轮检查结果即将上报--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股票频道

IPO财务抽查突出6大重点 首轮检查结果即将上报

证券时报 杨庆婉

2013年04月24日08:28        手机看新闻

IPO财务抽查突出6大重点 首轮检查结果即将上报

对15家IPO企业现场检查已告尾声

近期IPO财务核查牵动着市场的神经。本周,首轮抽查的15家首发(IPO)企业现场检查已告尾声,核查小组即将形成检查报告上报监管部门。

按照监管部门日前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对核查人员的培训要求,有争议的会计处理问题必须获取完整的证据上报,由监管部门做判断。

该培训还要求,核查小组在参考中介机构底稿的基础上,必须自行查阅内部资料及外部取证,其中规定的六大检查重点包括:收入、成本、资金流、三项费用、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其中,对收入的检查采用多重分析方法。

六大检查重点

据了解,监管部门分两轮对首批被选中的30家IPO在审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审查,第一轮现场检查15家企业,并相应组成15个检查组。

一位上海券商的保代告诉记者:“此轮现场检查更多的是检查中介机构是否勤勉尽责、有没有存在疑点,短短两周的时间不可能对项目重新审计。”

据核查人员透露,现场检查是为了验证中介机构是否按照规定做了尽调、做了自查,对中介机构的验证取得适当的证据。

据了解,监管部门日前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对核查人员进行了培训,要求取证过程要保持独立性。核查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规定动作包含6大重点:收入、成本、资金流、三项费用、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由于绿大地、万福生科虚增收入的前车之鉴,此次现场检查对收入指标的关注度颇高。监管部门人士要求核查人员对发行人收入采用多重分析方法,包括同行业分析、客户构成变动分析、客户交易明细分析、价格变动分析、销售量变动分析等,以确定测试客户的名单。

在此基础上,该项检查要取得客户销售或服务合同,以及获取相关客户明细账。“自行查阅企业内部资料及外部取证,参考但不依赖中介机构的工作底稿。”上述保代表示。

总之,对交易的真实性要做检查。获取相关客户明细账,执行账表核对、账账核对、账与原始凭证核对等程序。检查凭证与物流,检查原始凭证是否齐全、真实、与合同规定一致。

会计处理或有容忍度

记者获悉,核查小组对IPO企业成本的核查,则要求以分析性程序为主,走访、访谈等为分析性程序提供资料支持,留意完工百分比、配比原则。

在核查资金流方面,核查人员则需关注被抽查的IPO企业货款是否来自客户,银行日记账和进账单是否有记录,包括追踪回款情况,查核进账单和银行日记账、对账单等。

此外,还应关注IPO企业的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的真实性及后续核算的合规性,分析是否存在通过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的会计处理来调节利润的情况。

“以往IPO在会计处理上,普遍会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提前确定收入、延后费用来粉饰业绩。”深圳一名资深保代告诉记者,最近出事的投行不少,于是券商最后的做法是严控风险。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对把假的做成真的项目,监管部门是绝不手软的”,不过在会计处理上,根据重要性原则,应该会有一定的容忍度。

寻求建立长效机制

对于IPO核查,多位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理解并支持监管层的核查,只有狠狠地打击敢于造假和过分包装的企业,市场的风气才能正起来。

据了解,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在上述培训会上曾表示,财务检查不可长期为之,但通过本次检查进行反思,寻求长效机制的建立。

“为了这次自查,投行整理了非常详细的核查科目、细项,往后做项目肯定也能用得上。”深圳某分管投行的券商副总裁表示。

记者注意到,4月1日至4月18日,证监会公布的在审名单新增了汇绿园林、微光电子等5家“初审中”企业,在“是否提交财务自查报告”一栏中显示“不适用”。对此,有投行人士猜测,这也许意味着新申报的企业不再需要递交自查报告。

另一位监管部门负责人在培训会上则表示,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是温水煮青蛙,如不改革不整改,不出三年资本市场就会垮掉。IPO重新启动,不按老办法,要进行市场化的改革。

该监管部门负责人还提醒,以后只要发现造假,就按绿大地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让怀着侥幸心理的人没法心存侥幸。

(责编:田原、杨波)

相关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