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个月后央票再发行 释放政策维稳信号
[导读]分析人士称,央票重启主要意在应对热钱流入压力和央票集中到期,并无收紧流动性的意味。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下午宣布,定于今日发行2013年第一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3个月(91天),发行量100亿元。这将是2012年以来,央票时隔17个月后首次出现在公开市场。
上一次央票发行还要追溯到2011年12月27日,当时央行发行了2011年第100期央票,期限1年,规模40亿元。此后,由于新增外汇占款持续低迷,央行通过滚动逆回购投放资金,央票则一直缺席。
分析人士表示,央票重启主要意在应对热钱流入压力和央票集中到期,并无收紧流动性的意味;在外围市场纷纷降息的背景下,央行此举或彰显了我国货币政策维稳的信号。
对冲过剩流动性
今年2月19日,滚动了大半年的逆回购操作,终于告一段落,正回购重新成为主角,公开市场回归净回笼格局。今年1~3月份,公开市场先后出现了3000亿元、2530亿元和1530亿元的资金净回笼,规模合计逾7000亿元。
究其原因,在于外汇占款趋势逆转,再度出现大规模流入。今年一季度,新增外汇占款总额高达1.2万亿元,其中1月份外汇占款单月新增6800多亿元,刷新了历史纪录。
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更显充裕,即便在春节等重要时点,资金面也未出现明显紧张。昨日收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维持低位,隔夜与7天品种分别收于2.11%、2.98%。
与此同时,与去年零星到期不同的是,公开市场正在迎来大规模的央票到期。数据显示,本周公开市场迎来了今年以来最大单周到期资金量,到期资金合计1860亿元,包括1100亿元央票和760亿元正回购。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从5月份到今年底,公开市场将累计有9290亿元的央票到期。在5月7日1100亿元央票到期后,5月21日,公开市场又将面临1200亿元的央票到期,这都对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形成了对冲压力。
“主要为了对冲,当前货币政策的松与紧都没有多少空间。”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周文渊向本报表示,现在央行的政策思路比较清晰,就是一方面利用对冲型政策调控流动性,另一方面逐步放松汇率和利率管制,更多发挥市场的作用。
周文渊并称,从整体来看,今年的货币政策应该是稳字当头,不具备再次宽松的基础。当外部流动性较松时,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正回购回笼资金;当外部情况恶化时,则通过逆回购释放资金。
货币政策难放松
近期,外围市场纷纷宽松,令国内货币政策宽松预期趋于浓厚。基于此,此次央票发行重启,被视为释放了政策维稳的信号。
本周二,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75%,为1959年该行成立以来最低点位。本月2日,欧洲央行决定将欧元区主导利率调降25个基点至0.5%的历史新低,次日印度央行宣布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7.25%;在此之前,日本和美国相继宣布继续加大量化宽松政策规模。
对此,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表示,在全球零利率背景下,人民币等高息货币成为套利对象,外汇占款持续上升,对人民币需求或推动汇率虚高;管理层提出加快汇率市场化,预计人民币汇率波幅或扩大,而央票重启或为配合性政策,预防热钱流入。
“隔了这么久,央票突然重启,对冲意味很明显。不过,仅仅100亿元的规模,说明形式大于实质,估计主要还是告诉大家不会太松吧。”一位银行间交易员告诉本报。
申银万国分析称,目前正处于物价回升的初期,而经济增长依然在较为健康的平台上运行,基本面角度并不支撑中国跟随其他经济体同步降息;另一方面,从抑制热钱、平抑人民币升值预期目的来看,汇率政策比利率政策更为有效。
实际上,5月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通知》,旨在通过银行层面、企业层面、外汇管理局层面,“三管齐下”抑制国际套利资金流入。
据招商证券预计,未来数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较目前水平明显回落,有可能在1000亿至2000亿之间。招商证券分析师谢亚轩表示,如果新增外汇占款下降的规模远超预期,则国内银行间资金面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中信证券周一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当前央行货币政策面临诸多两难,二季度货币政策客观上有收缩的必要,但实践中可能仅为政策微调,预计存款准备金率维持稳定,对冲过剩流动性仍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利率政策维持稳定,升息概率极低。 (.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