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戢)鉴于IPO(新股首次发行)在审企业积压严重,证监会近日表示鼓励新申报企业另寻境外上市等其他融资渠道。业内专家分析,这意味着证监会开始出手化解IPO“堰塞湖”,但由于在审企业数量众多,A股市场的融资压力一时还难以缓解。
28日,证监会发言人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当前IPO企业排队积压现象较为严重。新申报企业将按照受理顺序安排审核,预计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完成审核程序,但这些企业仍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预先披露并不断更新财务资料。此外,证监会今年要研究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证券法也已启动修订程序,预计新申报的企业在进入审核程序前,就需要按照新规则重新制作申请文件乃至重新设计发行方案。这些当前阶段特有的情况,可能会增加新申报企业的成本和负担,对其日常运营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因此,证监会要求保荐机构协助发行人合理把握申报时间,避免给发行人带来不便。除在A股市场上市外,企业还可以在充分权衡成本收益的情况下,选择在新三板挂牌、到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融资发展。对此,证监会都予以鼓励和支持。
民生证券分析师认为,证监会的表态实际上是传达了暂不欢迎IPO新申报企业的态度,这也是化解IPO堰塞湖所必须采取的一个措施。否则,在审企业还未发完,新申报企业又源源不断涌来,IPO积压问题将永远解决不了。
不过,暂不欢迎IPO新申报企业,并不意味着A股市场的融资压力将大大减轻。因为仅仅在审企业的规模就极为庞大。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共有680余家企业处在上市排队通道,其中,主板和中小板450余家,创业板230余家。有机构测算,如果230余家创业板公司年内IPO,假设每家融资4亿元,仅创业板的融资量就高达920亿元。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