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 王千原雪)6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消费金融领域放开市场准入,将原来16个城市开展的试点扩大至全国范围。随着各个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搭乘政策快车,积极涉足消费金融市场,传统金融行业、批发零售业企业在“互联网+”思维的推动下,也开始布局切分蛋糕。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2014年我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约为7.7万亿元,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 2018年将达17.5万亿元。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消费金融行业资产总计224.23亿元,贷款余额208.80亿元,实现净利润4.66亿元,累计为135万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消费金融领域机遇凸显。
在抢食这场消费金融市场盛宴过程中,既有阿里、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率先推出的依托自身用户、数据、互联网金融形成闭环的消费金融产品,也有马上金融这一类依托传统产业的渠道优势和互联网基因,碰撞出的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此外,还有不少商业银行也开始加大在消费金融市场方面的投入,纷纷对传统的个贷产品进行优化,注入互联网基因。有业内人士分析,此三种业态也将是未来消费金融市场的“三国”。
合作还是竞争?马上消费金融创始人赵国庆向人民网金融记者表示,一方面,监管层对于消费金融领域放开市场准入,但并不意味着门槛被降低,对于不同类别的机构发起的消费金融公司均有总资产、持续盈利等多个硬性指标要求,即使是竞争也是高质量的竞争。另一方面,由于不同业态基因、风险定价偏好、资金来源端存在差异,各自服务的用户也不同。
“未来大家会是一个竞争和合作的关系。”赵国庆这样评价消费金融领域未来的市场形态,中国有8亿有消费金融需求人群,无论是京东白条、阿里花呗还是马上金融,目前国内的消费金融产品之间关系更多应该是合作,并非竞争。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从宏观层面看,消费金融公司将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从金融角度看,消费金融公司将为我国金融创新进行积极探索。从百姓立场看,消费金融公司将可能带来更多选择和更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