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雖然賣一罐涼茶將捐出兩毛錢,但是賣涼茶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商業行為。大冬天推出涼茶,時機明顯不對,而前不久剛剛推出了“好人空氣”,還不見成效,就急匆匆賣起了涼茶,其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既不符合商業基本原則,其借慈善炒作的痕跡也太過明顯。
其三,正如網友所說,陳光標三個字就是品牌,然而他捐出的真金白銀,與他所倡導的慈善理念不成正比,反而隨著一次次的標新立異而日漸稀薄,陳光標如此不珍惜慈善與自身品牌,令人恨不得對其大喝一聲:標哥啊,請你慢些走穩些走……
為什麼每次陳光標推出產品都能吸引關注?因為國內熱心慈善的富豪太少太少,才不得不由其來表演慈善的主張。而當一個人外在的“標簽”或內在的訴求過多時,會不會亂花漸欲迷人眼?陳光標愈來愈成為一個話題人物,其實也是與真正的慈善本義漸行漸遠。“搞笑”陳光標的背后,其實是公共慈善事業的悲涼與慈善家的荒蕪,這才是當下最值得反思與警醒之處。 斯涵涵
商業與慈善不能混談
標哥的慈善向來離不開群眾的眼球、媒體的聚焦。不管怎麼說,反正聲勢是造足了,也自然省了龐大的廣告費用,提升了品牌價值。做慈善想留名,得世人贊揚沒有錯,但和商業聯在一起,就有“立牌坊”的嫌疑了。賣產品就賣產品,搞慈善就搞慈善,不能混為一談,諸如“賣一瓶捐兩毛”一類的宣言,更像是營銷噱頭,而不是慈善事業。
雖說標哥聲明不打廣告,但此新聞的爆紅和媒體的關注就是無形的廣告。我們可以算一筆賬,一瓶王老吉涼茶3.5元,一瓶陳光標好人涼茶3.9元,王老吉還要大把花錢去打廣告,而標哥連廣告費用都省了,這樣算來,捐了兩毛也比王老吉更有賺頭啊。更何況,既然是消費者花錢,為何要注明“陳光標好人”呢?標哥這筆賬算得精明,用別人的槍戳別人的馬,既得了名,又得了利。
當慈善一次次成為精心的炒作,當慈善家把自己打造成媒體人物來做生意時,公益也就變了味。如果陳光標真想做慈善,想做好人,不用自我標榜“陳光標好人”,隻要把涼茶除去成本,都捐給慈善事業就行了,自有人歲歲銘記,代代傳說。要知道,想要做慈善,就要尊重慈善的本義,一顆胸懷利益的心是做不好慈善的,正所謂“善欲人見,不是大善”,貪圖一個善的名都不是真善,更何況還貪著利?
賣一瓶捐兩毛,在很多人手裡不算什麼,但積少成多,我們可以想象得到這也是一筆“大錢”,那麼既然標哥做出了承諾,就應該明明白白告訴消費者相關信息,在一定時間內賣了多少、什麼時候捐、捐了多少等都有責任公布天下,以示誠信。
慈善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不能淪為富人們的玩物。無論社會怎麼變化,公眾心裡關於“好人”的定位都不會輕易改變,它不隻需要財力和信用,更需要面對正經歷苦難的人們時願意伸出援手的真摯情感,一顆真正屬於慈善的愛心。 王琦
-三言兩語
●陳光標好人牌涼茶我會買!陳光標能否也關注一下流浪動物的慈善事業?它們生存艱難,哪怕為它們說說話,盡一點點力。
——劉貝
●如果好喝就買,不好喝就不買。
——龐齊
●剛喝了他的“好人牌”暖茶,又來涼茶啦?
——於藏
●支持公益!我會買。——李拉拉
●賣得貴啊標哥!隻捐兩毛太少了吧!
——管家同
●此產品可以買回去珍藏,因為生命期不會超過三個月。
——孫將
●人民的好榜樣。也可說是國家的脊梁。
——都三達
●強烈支持標哥的好人牌涼茶,標哥求真務實地為慈善環保事業做出貢獻。
——錢樓非
●話說陳光標一會兒賣什麼好人牌空氣,一會兒賣好人牌涼茶,一天到晚鬧,中國企業家怎麼會有這種人?
——荊路猛
●佩服他的精神和勇氣。在歐美國家,許多大企業家都是著名慈善家,中國在這方面還有很大差距。
——喬光迎
●商業炒作巨頭。你們知道在他背后有一個商業炒作團隊嗎?
——楊揚
●涼茶最暴利,聲勢造得如此之大,好人牌打得如此之響,精明的生意人。
——陳思
●好人牌涼茶,讓好人心涼。
——齊昆懇
●昨天,在京華城一樓大廳裡的一個櫃台前圍著不少人,原來“好人牌”茶在揚州開賣,上面印滿了“做好人、長好心、做好事”、“早睡一小時、節約一度電”等公益廣告。買了一箱。
——李飛飛
(來源:北京晨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