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改革制度性障礙已掃清 安全生產弊病難遏制--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鐵路改革制度性障礙已掃清 安全生產弊病難遏制

陸婭楠

2013年04月01日07: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鐵道部的撤並,使中國鐵路首次邁入自上而下的改革階段,展現了決策者極大的政治勇氣與決心——

  本報記者 陸婭楠

  3月,與共和國同歲的鐵道部正式退出歷史舞台。在小修小補式的改革屢屢無疾而終后,中國鐵路終於駛入了政企分開的改革正軌。

  政企分開,啟動改革——

  理順鐵路與國家的關系,掃清了鐵路改革的制度性障礙

  3月10日,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出台,鐵道部不再保留。其原有職能被一分為三:擬訂規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劃入交通運輸部﹔其他行政職責由新組建的國家鐵路局承擔﹔原有的企業職責則歸入新組建的中國鐵路總公司。新一輪中國鐵路改革破冰起航。

  “撤銷鐵道部,從政企分開入手改革,這是比以往都更高級別的改革,展現了決策者政治勇氣與決心。”發改委綜合運輸所運輸管理研究室主任劉斌說。

  鐵道部一直被視為我國計劃經濟的最后堡壘。它統管中國鐵路的規劃、投資、建設、監理、運營以及安全,既是行業監管者,又是被監管者。這種高度集中、統一指揮、半軍事化的管理體制,保証了我國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鋼鐵,以及糧食、化肥、棉花等農資的低成本運輸,在應急搶險及國土開發上發揮了極大的優越性。

  然而,在市場經濟環境中,這種僵化的管理體制也暴露出種種弊端——

  鐵路發展需要大量資金,社會資本卻被排斥在外。截至2012年底,鐵道部已背負逾2.6萬億的債務,資產負債率超過61%,在建項目舉步維艱。

  運輸市場瞬息萬變,鐵路卻長期執行計劃價格,按計劃調度運輸,導致“一車難求”、“一票難求”與資源閑置並存,像高鐵商務座等性價比不高的運輸產品大量存在。最終,產能嚴重不足的鐵路,卻陷入了“越建設、越虧損”的經營怪圈。

  鐵道部要調動地方路局的創收積極性,但又實行統收統支的資金管理體制,地方鐵路局利潤全部上繳,結果是“三個和尚沒水吃”,鐵路全行業虧損多年,服務質量一直被社會詬病。

  “火車頭”還拖著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的后腿。2010年,我國銀行卡消費額已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三成多,網民數量已逾4.57億,而長期封閉發展的鐵路系統,直到次年才實現刷銀行卡購票、網絡購票。

  此外,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監管體制,還導致鐵路系統權力尋租空間大、安全生產隱患多等弊病難以遏制。

  為了破除弊病,中國鐵路也曾數次高舉改革大旗。從上世紀80年代的簡政放權“大包干”、90年代的“資產經營責任制”,到本世紀的網運分離、主輔分離、撤銷鐵路分局……這些改革無一不是轟轟烈烈開場,卻無疾而終。歸其原因,正是政企不分的制度障礙。

  “事實証明,以建設代替改革的路徑是行不通的,在舊體制內修修補補的革新無法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政企分開,實行徹底的改革,是中國鐵路發展的必然。”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紀嘉倫表示,去年鐵路公、檢、法的順利剝離,為此輪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而撤銷鐵道部則讓此輪改革能更加順利地推進。

  “過去的改革往往停留在鐵路內部,沒有頂層設計,因此‘下動上不動,動了也白動﹔下改上不改,還得改回來’。此次改革,首先撤銷鐵道部,從政企分開入手,實際上是重劃了政府與企業的邊界,掃清了鐵路改革的制度性障礙。”劉斌說。

  允許過渡、謹防倒退——

  政企分開一定要有具體措施,切勿讓“換牌子”成了“擺樣子”

  政企分開,僅僅是鐵路改革的第一步,卻無比重要。

  在劉斌看來,中國鐵路改革大致應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政企分開,理順鐵路與國家的關系﹔第二層,打破壟斷,理順鐵路行業內部關系﹔第三層,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理順鐵路與承運人之間的關系,也就包括公眾關心的票價、服務等問題。“第一層是改革的基礎。沒有第一層改革,其它改革都無法推進,而第二、三層改革能否成功,也依賴於第一層改革是否徹底。”

  然而,政企分開也絕非易事。鐵路現有資產價值幾何,如何評估?鐵道部巨額債務由誰埋單,怎麼償還?如何在過渡期維持鐵路建設與運營的穩定?舊機構人員如何安置,新企業機構如何調整?一系列具體問題亟待破解,但詳細方案尚未出台。“‘政企分開’雖然隻有四個字,背后卻是一大攤子事,很難一蹴而就。”紀嘉倫說。

  以保持鐵路穩定為例。一方面,鐵路經營仍面臨很多困難,新線路的償債壓力很重,但鐵路運輸秩序與安全卻不能有絲毫懈怠。另一方面,“十一五”期間,鐵路在政企不分的模式下搞了一輪快速發展。而此次改革打破了傳統的部省合作模式,即以少量投資、大量負債、鐵道部統管、銀行借貸的投融資模式。特別是撤並鐵道部后,這種投融資模式的基礎瓦解了,而今年全國鐵路需要安排的固定資產投資高達6500億元。在新模式沒有建立前,錢從哪裡來,大量在建項目如何繼續完成,就成了棘手難題。

  更大的挑戰還來自新組建的鐵路總公司。牌子換了,人馬未改,機構未調。讓坐慣了辦公室的人去闖市場,不容易。

  “這和國企改革是一個道理,隻不過鐵路比其他行業晚了20年。”劉斌說,鑒於目前國家鐵路的市場化程度還很弱,應該允許改革有一個過渡期,讓政府扶上馬,送一程。

  正因如此,此次改革方案提出,在歷史債務問題沒有解決前,國家對中國鐵路總公司暫不征收國有資產收益。同時,中國鐵路總公司組建后,繼續享有國家對原鐵道部的稅收優惠政策,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對鐵路實行的原有優惠政策繼續執行,繼續明確鐵路建設債券為政府支持債券。對企業設立和重組改制過程中涉及的各項稅費政策,按國家規定執行,不增加鐵路改革成本。

  此外,政企分開、不再保留鐵道部,並不意味著政府監管的缺位。新組建的國家鐵路局應盡快建立安全生產、標准執行、關聯交易、企業申訴等一系列行業督導機制,培育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對於享受財政補貼的公益性線路與運輸,政府機構也應出台認証細則。除《國務院關於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問題的批復》中提到的,學生、傷殘軍人、涉農物資等公益性運輸任務,以及青藏線、南疆線等有關公益性鐵路,鐵路還有許多經營性運輸與公益性運輸混淆不清的地方。例如煤炭運輸應是盈利的經營性運輸,但電煤又常常被劃入“不惜代價保民生”的“搶運”﹔又如每年春運期間鐵路實行停貨保客,原本正常的普通客運就又帶有了公益運輸的色彩。今后,類似這樣的運輸要不要補貼,怎麼補貼,要有相應的評估機制,以保証政府在提供公共運輸服務上,既不賴賬,也不亂花錢,並防止財政的擠出效應。

  “政企分開的技術性工作很多,改革的難度隻會越來越高,因此一定要有具體措施和考核標准。否則換牌子就成了擺樣子,我們會再次錯失改革良機。”紀嘉倫說。

  打破壟斷,引入競爭——

  改革的目標是市場化,核心在於提高鐵路造血能力,改變行業經濟前景

  3月17日,北京復興路10號,中國鐵路總公司挂牌。

  3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國家鐵路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人員編制“三定”規定。

  盡管政企分開的具體措施密集出台,但鐵路市場觀望情緒依舊濃烈。一位常年與鐵路打交道的民營企業老板坦言,“鐵道部雖然沒了,可是投資計劃、建設管理、運輸計劃、調度指揮這些核心資源都留在鐵路總公司裡。人還是那些人,權還是那些權,還是絕對壟斷。民間資本與鐵路依然很難接軌,鐵路行業的發展前景依然不容樂觀。”

  在紀嘉倫看來,鐵路改革的目標是讓鐵路擁有自我造血功能,那麼政企分開后,打破壟斷,讓市場發揮作用已勢在必行。

  面對鐵板一塊的“鐵老大”,市場早已用腳投票。數據顯示,盡管“十一五”期間,鐵路邁入歷史上建設規模最大、投資金額最高、運營裡程增加最快的時期,但是鐵路的綜合競爭力卻不升反降。2012年,鐵路貨運周轉量在全社會貨運周轉量中的比重已從1991年39.2%下降到16.8%,客運周轉量從1991年的45.77%下降到了29.41%。

  “行政權力維持了鐵路的壟斷地位,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企分開后,一定要打破鐵路壟斷,建立社會資本能參與的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市場規則。”劉斌說。

  回眸世界鐵路188年的發展歷程,鐵路市場幾乎都經歷了由競爭到壟斷,再由壟斷到競爭的演變過程。上世紀90年代末,日本鐵路實現客貨分離,完成股份制改造,由每年需要政府補貼55億美元變為上繳利稅30億美元。2000年,歐洲鐵路聯盟各國已實現“網運分離”,即鐵路基礎設施管理由政府完成,運輸服務由鐵路公司按商業化原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此外,阿根廷的特許經營與委托經營模式、美國的資產租賃經營模式,都在打破壟斷經營后,盤活了鐵路資產,扭轉了虧損局面。

  “盡管各國鐵路管理體制的改革模式不盡相同,但核心原則都是打破壟斷,放開路權。”在劉斌看來,鐵路行業並非規模經濟導致的天然壟斷。在中國,效益最好的鐵路恰恰是朔黃鐵路、大秦鐵路這樣的鐵路單線,僅250多公裡的金華至溫州鐵路,目前的年利潤都在2億元。而路權開放原則是與鐵路相伴而生的。

  早在1825年世界上第一條鐵路開通之際,英國國會就頒布了“關於斯托克頓—達靈頓鐵路法案”,規定鐵路線路要像運河、道路一樣,對所有公司開放。盡管其它公司沒有路線的產權,但隻要得到運輸許可並向鐵路公司支付費用,就可以從事運輸經營活動。這一原則在世界鐵路范圍內依然普遍適用,更促進了歐洲各國互聯互通與高鐵的繁榮發展。

  “活水才能養魚。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才能提高行業競爭力,改善其經濟前景,這也是鐵路改革的核心內容與目標。至於是實行網運分離,還是組建區域公司,或是干支線拆分,隻要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它會為我們找到最合適中國的鐵路運營模式。”劉斌說。

(責任編輯:李海霞、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