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購后的永隆銀行在不到五年時間規模增長近一倍。
慶祝永隆銀行80周年華誕酒會。
2008年10月,香港歷史最為悠久的華資銀行之一永隆銀行被中國第六大商業銀行招商銀行以360多億港元並購,此案例被英國《金融時報》評述為“不具備可復制性”而名噪一時。面對外界對高昂收購價格的疑慮,招商銀行行長、永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曾信心滿滿地表示,招行收購永隆必將“物超所值”。
不到五年時間,這句論斷被事實証明:近日招商銀行和永隆銀行相繼公布2012年年報,招商銀行副行長、永隆銀行行政總裁朱琦昨日接受專訪時亮出了一份漂亮的業績表:自2009年以來,永隆獲得了全新發展空間,經營實力和盈利能力迅速提升,資產總額、存款總額、貸款總額年復合增長率分別超過15%、12.6%和23%,淨利潤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4%,明顯高出香港同業的平均水平,位居同業前列。2012年,永隆核心業務實現利潤21.3億港元,這是以往最高水平的好幾倍。“目前,永隆淨資產已將近180億元,不到五年的時間規模增長了接近一倍。”朱琦表示。
經過四年多時間的整合,招行並購所產生的協同效應正在加速顯現。在這樁香港十多年來最大的銀行控股權並購案例中,招行四年前360多億的付出如今相當於買到了2家銀行。無怪乎馬蔚華可以欣慰地說,“四年多來的實踐表明,招行與永隆的結合,樹立了內地與香港兩地企業並購的一個典范。”
永隆定位招行的海外財富管理中心
“協同效應”是招行與永隆兩行整合的重中之重。朱琦認為,永隆比香港同業表現出更高競爭力的原因在於實現了與招行的內外聯動。“永隆的公司客戶基本上100%和內地經濟有關系。”
據了解,兩行內外聯動的發展戰略主要表現在幾個領域:一是批發業務,過去四年永隆在跨境金融業務領域增長最快。招行利用永隆在香港的全方位業務牌照,幫助企業利用香港資本市場獲得發展﹔二是在零售業務領域重點開展財富管理服務﹔三是為國內中小商業銀行在境外提供平台服務。朱琦表示,永隆在招行收購前的75年時間都是純本地的、較保守的家族經營的商業銀行,與內地聯動非常少,而這兩年與招行聯動的業務增長速度遠遠高於香港本地銀行水平,去年內外聯動的總收入近10億元,佔到永隆總收入的兩到三成。“除了可以直接算出來的收入,還有很多無形的收益,如雙方互介客戶,通過融資為永隆帶來更多交叉投資的機會等,內外聯動是互贏的,在整體上也有助於提高招行的競爭力。”朱琦說。
“海外財富管理中心”,這是招行賦予永隆的全新定位。據悉,跨境財富管理是招行未來非常重要的發展戰略,借助永隆在香港的44家分行和全方位業務牌照,同時有40多家招行分支機構獲兩地監管部門批准開辦了永隆的“見証開戶”業務,兩行攜手在香港設計和推廣了一系列適合內地高端客戶的理財產品,相關業務增長迅速。朱琦透露,目前該行為高端客戶管理的總資產達40多億元。“事實上,高端財富客戶多數是企業的高管,除了幫助他們個人理財外,永隆還幫助他們在公司業務上進行兩地運作,包括尋找合作伙伴、建立業務聯系等。”
年報顯示,截至2012年末,招行和永隆兩行的內保外貸余額港元83.36億元﹔年內聯動貿易融資累計投放港元124億元、外匯交易港元134億元,聯合推廣見証開戶、投資移民等個人跨境金融服務並成功發行“雙行標信用卡”。在推動業務創新方面,緊緊把握內地與香港兩地跨境金融需求日益增長的歷史性機遇,創新推出了涵蓋交易結算、跨境融資、資產經營及結構性理財等在內的一系列跨境公司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搭建中小銀行跨境金融平台﹔努力拓展小微企業客戶和零售高端客戶,正式成立永隆私人財富管理中心,深入開展移民金融、安老按揭、紅酒融資等個人金融服務,不斷推動永隆銀行形成自身經營特色。
並購意義
借永隆平台實現國際化戰略
馬蔚華及其管理團隊對並購永隆一直寄望甚重。馬蔚華曾表示,在香港百分之百並購一家銀行的機會幾乎是千載難逢,永隆就是這樣的一個機會。
及時把握住機會的招行,在接下來幾年的整合中,又成功跨越了“全球銀行並購案70%以失敗告終”的險阻,期間永隆的員工和高管幾乎沒有流失。更重要的是,招行為永隆設計了全新的增長空間,不是讓其在香港市場搶業務,而是謀求在跨境業務上發展,比如“內保外貸”、“外保內貸”等。兩行的整合聯動緊緊依托內地與香港兩地經貿往來關系日益緊密的有利條件,以客戶轉介、資源共享和交叉銷售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境內外聯動優勢與協同效應。
使一家有80年歷史的港資銀行“脫胎換骨”,並非招行並購永隆的終極目標。在招行管理團隊看來,中國銀行走出去是中國企業融入世界市場的必然要求,當中國企業全球化之后,銀行也必須提供全球化的金融服務。每個銀行國際化的速度可以根據自身的戰略、國際金融形勢和監管當局的態度調整,但總的趨勢不會改變。
馬蔚華談到,並購之初市場對招行的質疑並沒有動搖其將永隆銀行打造成國際化平台的信心,當時市場主要擔心招行對永隆銀行的收購價過高,可能構成資產減值損失從而影響利潤表。但短期財務指標並不是判斷此次收購案成敗的標准。銀行的投資,不是看多長時間把成本收回,而是看收購后的銀行價值多少。招行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光做國內市場滿足不了高端客戶國際業務與服務的需求,而香港是銀行業走出去的首選。借永隆銀行這個平台實現招行國際化戰略,才是我們收購的意義所在。
努力方向
將收購價值發揮到極致
今年2月25日,永隆銀行度過80周年華誕,永隆特別設計了“基業常青永遠興隆”80周年標志,以“80”為主體,狀似Infinite符號的“8”字代表無窮無盡,象征永隆的業務不斷延展,基業常青,永遠興隆。“0”字包含母行招商銀行的企業標識,代表永隆作為招商銀行的全資附屬公司,將會繼續與母行攜手,一起發揮內外聯動的跨境金融業務優勢。
走過四年多整合期后,永隆下一步的發展同樣引人關注。
對此,一直負責統籌永隆整合工作的招商銀行副行長、永隆銀行副董事長張光華表示,永隆銀行未來的戰略規劃將體現三個重點:進取、協同和提升核心競爭力。他說:“從國際並購案例來看,並購的最大難題是協同效應的有效發揮。並購永隆銀行,招行看重的不只是永隆銀行的財務貢獻,更看重其戰略價值貢獻。對招行而言,永隆銀行不僅是一個海外的渠道平台,更是一個增強客戶黏性、有效延伸服務的重要平台。並購前五年重點是整合,未來的重點是協同。永隆銀行要在客戶、產品、渠道、管理等四個方面全面發揮與招行的協同效應,努力將收購永隆銀行的價值發揮至極致。”
根據“綜合金融,跨境服務”的戰略定位,未來永隆要突出打造零售業務、私人銀行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方面的優勢,同時也要加大資金交易、同業、現金管理等新興業務領域拓展力度,為以后差異化協同效應的發揮奠定基礎。今年1月底,永隆成為首批參與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的銀行之一,在跨境人民幣服務領域又跨出了重要一步。
談及永隆未來的發展,馬蔚華表示,展望未來,招行會堅持不懈地推進創新變革,積極適應市場和客戶需求的變化,緊緊抓住內地與香港兩地企業和居民的跨境金融需求日益增長的歷史機遇,持續加強永隆銀行在財富管理、中小企業融資、投資銀行、金融市場等業務領域的創新。同時也將堅持不懈地推進管理提升,讓永隆銀行在公司治理、IT系統、員工隊伍、企業文化等各方面呈現出勃勃生機。
(李焱曾潔文/圖)
(李焱 曾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