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今天(4日)上午召開專題發布會,介紹我國改善投資環境、吸收利用外資情況,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黃峰等,就外商企業在華盈利下降、推進外商投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熱點問題回答記者的提問。
商務部回應外商企業在華盈利下降 中國仍是外商投資的重要東道國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說,中國市場能否繼續保持吸引力,關鍵是能否在以下方面取得進展。
姚堅:第一,市場准入能不能改善,對於外資和民營企業一視同仁﹔第二,法律法規能否進一步健全,包括各省市法律法規的解釋的一致性,第三,是涉及人力資源的,基礎勞動力的供應,和勝任管理層的供應能否保証﹔第四,涉及到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政府效率能否持續改進﹔第五,知識產權的保護,包括電子信息安全等問題。
姚堅說,仍有“86%”的歐盟企業計劃在中國擴張,有“68%”的美國企業仍把中國作為投資首選地,這足以說明中國仍然是吸收外資的重要東道國。
中西部地區吸引外商投資 專享財稅政策優惠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說,引導外資向中西部地區傾斜,是未來吸引外資、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努力方向。為此,國家將通過財稅政策的優惠,加大中西部地區吸引力。
姚堅:財稅政策方面,國家對於列入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的項目,對於項目進口的自用設備,給予免征關稅的優惠,另外對於西部地區,國家鼓勵類的投資項目,包括外資和內資項目,都按照15%的所得稅優惠的稅率,促進項目落地。長久的核心的內容,是改善中西部地區投資環境,政府的服務,人才的配備。
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改善投資環境
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黃峰介紹,在過去五年裡,商務部在改善外商投資環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絕大部分外資項目的審批都在省級及以下商務部門進行。未來在優化投資環境方面,要從“重事前審批”變成“重事中事后監管”。
黃峰:今年五月份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裡,已經下放了117項行政審批,涉及外資的有一項,石油天然氣對外合作的合同審批,已經完全取消了。在逐步下放取消行政審批權限的同時,我們也在研究,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運營時碰到的問題,以及評估他們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的作用。(記者丁玲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