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不抵支”倒逼政府瘦身放權--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財政“收不抵支”倒逼政府瘦身放權

2013年06月27日13:34    來源:法制日報    手機看新聞

政府財政收入趨緊的情形,也會加劇政府的困難。但是,應該以此為契機,加快政府行政改革的步伐,遏制政府自我膨脹的速度,真正打造讓人民滿意的政府

從前5個月地方財政收支來看,如果不算上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不少地方出現了較大的收不抵支的情況。部分地區財政收入甚至接近於零增長,這與兩位數財政收入增長目標差距甚大。對此,專家指出,錢不夠花,應該減少財政支出,尤其是政府“三公”支出、行政經費的支出,以及地方政府經營性投資支出(6月26日《21世紀經濟報道》)。

地方財政收入回落,進入“十”時代,對於地方政府而言,可能會有些麻煩,比如,一些已經啟動的公共建設項目資金會比較吃緊,而處於資金鏈末端的外來務工人員,也不可避免會感受到陣陣寒意,由於工程款被拖欠,相應地,農民工工資支付也將面臨著嚴峻的問題等等。不過,此種情形也將倒逼政府縮減行政經費,遏制“三公”支出,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政府“瘦身”。

首先,必須盡快控制政府快速膨脹的趨勢,以切實減少財政支出。這些年來,政府機構、人員的快速膨脹有目共睹。據專家披露,目前全國財政供養人員包括行政機關、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及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數量為4000多萬人。這還不包括各地各部門自行聘用的大批“臨時工”、“輔助人員”,這些人員盡管是以“自收自支”的名義落實人員工資,但是,實際支出的依然是公共資源。特別是這些年來,在國家三令五申之下,各地財政供養人員仍在增長,“十羊九牧”、人浮於事的情形並未得到切實改善。

膨脹的人員帶來膨脹的“人頭費”,資料顯示,從1994年到2006年12年中,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的人數每年平均增長1.5%,行政管理費用每年遞增22.04%,這說明政府行政開支太大。因此,有必要以鐵腕遏制目前政府機構臃腫、冗員過多的趨勢,並制定科學合理的分流、縮減辦法,逐年減少財政供養人員,減輕公共財政的負擔。

而人員的膨脹,歸根結底還在於政府手中的事務過於龐雜,其過度干預經濟社會乃至微觀經濟的結果隻能是不斷增加人手。可見,“精兵”的同時,還應該輔以簡政放權,市場能管好的讓市場去管,政府隻要負責好公共事務就可以了。今年以來,國務院幾次取消行政審批權,就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各地各部門理應積極響應,按照應減必減、該放就放的原則,進一步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

其次,政府也應該改變以往大手大腳的習慣,大幅壓縮“三公經費”,堅決杜絕奢靡之風。在剛剛結束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中央明確要求,著力控制“三公經費”支出,著力解決“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和各種節慶、論壇、招商會、國際性會議泛濫等問題,著力制止濫建樓堂館所問題。要統籌制定領導干部工作生活待遇標准,切實解決違反規定和超標准享受待遇的各種問題。

政府執政為民,官員服務公眾,本來就不應該不加節制地胡亂花錢,靡費公共財政。在財政收入驟減的大背景下,首當其沖應該縮減的,隻能是政府自身的消費,也因此,中央這些具體的要求無疑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這不僅是轉變作風的內在要求,也是一種“過緊日子”的客觀形勢。

處於轉型期的中國,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和挑戰,而政府財政收入趨緊的情形,也會加劇政府在應對上的難度。但是,無論如何困難,都應該堅定地樹立以民為本的信念,讓有限的公共財政優先流向民生領域、流向基本的國家支出。同時,應該以此為契機,加快政府行政改革的步伐,遏制政府自我膨脹的速度,真正打造讓人民滿意的政府。

標簽:瘦身優先流三公政府行政臨時工

(責編:喬雪峰、聶叢笑)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