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山長江大橋全景(攝影:蘇盛宇)
市民光腳丫上橋(攝影:梁隆祥)
市民光腳丫上橋(攝影:梁隆祥)
人民網重慶6月27日電(賈興鵬)6月26日,橫跨長江南北,總投資28億元,重慶市重點工程項目———江津鼎山長江大橋建成通車,這標志著重慶第一座公軌兩用斜拉橋竣工投入使用。
據悉,鼎山長江大橋連接的是江津和九龍坡西彭,建成通車后極大地方便市民,5分鐘即可到西彭,到重慶主城核心區僅需半小時。人民網記者在通車現場看到,市民們用各種方式表達興奮歡喜之情,甚至有市民們脫下涼鞋,光著腳丫走上大橋,感受鼎山長江大橋的真切實在。
鼎山長江大橋16項技術獲國家專利授權
據悉,鼎山長江大橋由中國建筑第六工程局承包建設,總投資達28億元,於2009年10月24日正式開工,至建成通車,共歷時1341天。
整個工程由1座897米的特大跨江大橋、2座隧道(1310米艾坪山隧道、1090米打雷嘴隧道)、3個互通式立交(津西立交、江洲立交、小?立交)組成。其中,主跨464米,上層為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下層預留軌道交通5號線通道,是重慶目前主跨最大的公軌兩用斜拉橋。
中建六局橋梁公司總工程師王殿永介紹,大橋為雙塔斜拉橋橋型,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公路,下層預留軌道交通五號線通道,全長6066米,不僅是江津目前主塔最高、跨度最長、投資最大、功能最全的橋梁,也是重慶市目前主跨最大的公軌兩用斜拉橋。
江津鼎山長江大橋雖然施工難度大,但科技含量非常高。在建設期間,大橋承建方開展了一系列科技創新,先后有16項技術獲得國家專利授權,25項應用技術、1項企業技術標准和4項新裝備等成果。
據悉,鼎山長江大橋及引道工程按一級公路標准設計,設計行車速度每小時80公裡,其中津西立交至江洲立交段為雙向四車道。王殿永告訴人民網記者,大橋建設三年來未發生一起重大安全生產事故,未發生一起死亡事件,並在2012年7月23日,經受住了長江百年一遇的洪水考驗。
5分鐘到重慶主城 市民光腳丫上橋慶祝
據了解,大橋南起於江津長江公路大橋南橋頭,向北穿過艾坪山隧道與鼎山大道銜接,主橋跨越長江進入九龍坡區,在西彭小?互通立交與重慶外環高速公路、西彭園區大道銜接。
從幾江城區駕車通過鼎山長江大橋,橋頭處便是九龍坡西彭地界,僅需5分鐘,這意味著從江津出發到主城區隻需要5分鐘。行駛過鼎山長江大橋便是長1090米的打雷嘴隧道,一出隧道便可以在西彭進入繞城高速公路,經過繞城高速公路到達主城核心區僅半小時。
對於大橋建成對於江津市民的便利性,自然不言而喻。市民們對於這座橋的渴望,也由來已久。住在江津“江畔如歌”小區的市民陳先生特意開著車,領著家人來見証這一重要時刻。陳先生告訴記者,以前開車去重慶主城區,受長江的阻隔,隻能繞道到很遠的地方過橋。而家門口的鼎山長焦大橋修好后,再也不用繞道而行,最重要的是,能節約差不多半個小時的時間。陳先生說自己是個生意人,時間對他來說非常重要,“這是看得見的便利。”
人民網記者在通車現場還看到,市民們紛紛走上大橋,感受大橋的真實。有市民開著車來,也有市民騎著摩托車、自行車,更多的則是漫步走上橋頭,甚至有市民脫下涼鞋,打著光腳丫在橋上走,“感受一下橋的溫度和厚度,”市民李女士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