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9日公布的6月份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為同比上升2.7%,高於上月的2.1%。此間金融機構分析人士稱,當月通脹反彈主要受翹尾因素影響,今年整體而言,中國的通脹壓力並不大。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中新社記者分析說,今年以來中國CPI同比都在低位運行,主要是受到目前國內經濟總需求不足、PPI(生產者物價指數)通縮使其向CPI傳導壓力減輕以及豬肉價格同比仍處下降周期等因素的共同影響。雖然近期豬肉價格已經由降轉升,但進入夏季豬肉需求增長可能相對緩慢,所以豬肉價格持續上漲帶動CPI繼續上升的壓力不大。
“目前國內實體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局面沒有明顯改觀,近期央行重申年內保持穩健貨幣政策的基調不變,表明未來貨幣政策大幅放鬆的可能性也不大”,連平說:“綜合上述因素,預計年內中國物價上漲的需求端壓力較小,下半年物價運行仍將總體平穩。”
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謝棟銘認為,中國6月CPI指數上升主要受到翹尾因素影響,環比來看CPI指數保持不變,顯示物價壓力不大,如果下半年不出現意外沖擊的話,中國的CPI同比增幅將一直保持在3%下方。
6月份中國PPI同比下降2.7%、環比下滑0.6%,謝棟銘認為,該數值再次驗証了中國所面臨的產能過剩問題。他稱,上周五中國政府在轉型和升級10條指導意見中強調,中國將切斷對產能過剩行業的資金支持,“通脹在今年剩余時間不再是主要的擔憂,鑒於中國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改革而不是增長,我們預期下半年中國的貨幣政策‘緊平衡’的局面不會改變。”
判斷中國今年CPI走勢溫和的還有澳新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他表示,6月中國CPI環比增速為零,表明本月的通脹率回升主要受到了去年低基數的影響,PPI環比下降0.6%,則表明中國的工業需求仍然較為疲弱。
“整體來看,中國的通脹仍然處於溫和區間,我們維持對其CPI全年增長2.5%的預測”,劉利剛稱:“由於PPI向CPI存在明顯的傳導效應,較弱的PPI通脹數據表明在未來1至2個季度內,中國CPI難以出現明顯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