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我國外貿迎來一陣冷風。當月出口1.15萬億元,同比下降0.3%﹔貿易順差934.8億元,同比收窄44.7%。對於外貿形勢發生的變化,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在接受中國証券報記者專訪時稱,四季度出口不會比9月更糟﹔長期看,中國外貿進入中速增長期。未來外貿對GDP拉動作用會越來越小,但對於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更加重要。隨著產業升級和外貿轉型,中國制造業轉移至其他國家和地區,進口的影響將超過出口,中國經濟的全球化道路會走得更好,並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發揮更大作用。
對於9月出口意外下滑的原因,陳鳳英認為,首先是匯率因素。5月22日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國會聽証會上表示,美國可能提前退出量化寬鬆政策以后,國際匯率市場即發生大幅變動,美元走強,印尼、巴西、俄羅斯、南非等新興市場貨幣貶值。由於人民幣更多跟隨美元走勢,不貶反升,由此中國的出口競爭力受到一定削弱。
其次是上年基數較高。去年9月中國出口增長9.9%,在這麼高的基礎上很難繼續拉高,而“雙節”因素又導致出口活動減弱。再次是世界經濟雖在復蘇,但勢頭較弱,且全球經濟加速轉型。新興市場經濟增長放緩,但依然高於發達國家﹔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明顯向好,但是勢頭很弱。過去一年中,中國出口較為旺盛的對象是新興市場國家,隨著發達國家的經濟復蘇,尤其美國可能退出量寬政策,國際資本開始外流,使新興市場的經濟活動開始收縮。受政冷影響,盡管日本經濟復蘇較為強勁,但對日出口依然出現較大降幅。
陳鳳英指出,9月出口下滑是短期現象,對未來的出口不宜過度悲觀。首先,對歐洲出口在轉好。歐洲經濟已經止跌,下半年開始緩慢復蘇,而歐洲是中國第一大出口地,這對中國出口是好消息。隨著經濟逐步復蘇,歐盟解體、歐元崩盤危險開始解除,歐洲人節衣縮食的心態正在發生轉變。其次,美國推遲退出量寬,尤其債務上限困境,可能使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期延長。這給新興市場一個加快調整的機會,比如亞洲國家正在加強互聯互通合作,以貨幣互換加強“防火牆”建設,加速內部結構調整等,都有利於抵御或降低因美量寬退出而造成的沖擊。盡管新興市場發生危機的擔憂依然存在,但之前市場反應似乎過度,實際情況並不像預期那麼糟糕,經濟活動將會逐步活躍起來。再次,從短期看,聖誕節即將到來,這給中國出口提供了很好的時機,接下來的3個月出口會比9月好。
在陳鳳英看來,今年外貿總額實現8%增長的目標雖有難度,但高於GDP增速是有可能的,這也是不錯的結果。畢竟全球經濟和國際貿易整體處在低谷,而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商品貿易國,應當接受外貿中速增長的事實。從長期來看,預計到2015年中國進出口貿易將會趨於平衡,對外投資與引資亦將趨於平衡。隨著人均GDP進一步提高,未來可能會出現逆差,資本項會從淨流入變為淨流出,但資本在外流的同時也會帶動相關中間產品的出口。
就像中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雖然上升,但中國三大石油公司已經在海外大量生產石油,如果把中國在海外的石油產量算入中國生產,那麼中國對外石油依存度就不那麼高了。同樣,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在創造更多的國民收入外,將做大中國人在全球的貿易,這種貿易格局能讓中國真正從全球產業鏈與價值鏈分工中得到更多利益。
精彩對話
中國証券報:人民幣升值的原因是什麼,升值壓力會持續多久?
陳鳳英:理論上一國貨幣的升值或貶值,與該國家綜合國力與競爭力高低相關,但在現實世界中匯率已經變成一些國家提高競爭力與增加出口的手段,如美國通過美元貶值,可以增加其出口,創造就業,拉動經濟。因此,匯率已經成為強國或主導貨幣國家向弱國轉嫁危機的一種手段。人民幣尚不是國際貨幣,匯率變化的自主性沒有那麼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美元趨勢影響。但關鍵原因是,中國經濟的活力在增加,從9月的進口數據可以看出,內需比出口更為旺盛。因此,外資唱空中國的同時,其資本依然在流入,這進一步造成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從長期看,如果中國經濟以中高速或中速發展,增速就比其他主要經濟體更快,如果中國對外貿易持續順差,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就會存在。
中國証券報:中國商品出口的增長空間越來越小,下一步增長的動力來自哪裡?
陳鳳英:后危機時期,全球保護主義上升,中國的商品貿易很難做,應在做強商品貿易的同時,做大服務貿易。因為,去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隻佔世界的4.4%,逆差達到910億美元,如果做到像商品貿易出口佔世界11.5%的比重,空間很大。所以中國應加強服務貿易,這也是構建上海自貿區必須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