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30日電 (喬雪峰 郝帥) 30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主要數據成果,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世元表示,我國的耕地保護形勢仍十分嚴峻,一定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同時現有的實有耕地還要保持基本穩定。
王世元表示,二次調查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耕地數是20.31億畝,到了2012年,耕地數據是20.27億畝,從數據上看,比18億畝的耕地紅線多出來2億畝。雖然二次調查數據多了2億畝,但是並不是說我國實有耕地數量真的增加了,是我們調查的手段先進了,方法先進了,組織方式周密了,把原有的、實有的耕地調查出來。
王世元介紹說,從耕地的分布和利用狀況看,只是對生態的修復和生態建設有了一些回旋的余地。東北和西北地區的林區和草原,以及25度陡坡地上的1.49億畝的耕地,相當一部分要有計劃、有安排地退耕。國家將從明年開始做這方面的計劃。還有相當數量的耕地因中重度污染已不太適宜耕種,明年也要啟動修復。另外,有相當一部分耕地因工礦塌陷、地下水超採也不適宜耕種。總的看,我國實有耕地就那麼多,適宜穩定利用高的也就是18億畝多。
王世元指出,從優質耕地減少的情況看,13年來全國城鎮用地增加是比較快的,優質耕地減少得多。13年間,城鎮用地增加4178萬畝,佔用大多是優質耕地。僅東南沿海5省就減少了水田1798萬畝,相當於減掉了福建省全省的水田面積。從補充耕地的能力和質量看,耕地后備資源嚴重不足。上海、天津、海南、北京可供開墾的未利用土地接近枯竭,江蘇、安徽、浙江、貴州等省也都很有限,建設佔用耕地的補充難度很大。同時,雖然十幾年來基本實現了建設佔用耕地佔補平衡,但佔近補遠、佔優補劣、佔水田補旱地的問題客觀存在,或者說比較普遍。
王世元表示,綜合考慮現有的耕地數量、質量和分布以及人口增長發展用地和糧食消費需求等因素,我國的耕地保護形勢仍十分嚴峻,所以我們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國情沒變,耕地紅線必須嚴守,底線必須保住,現有的耕地總量必須保持基本穩定。
談到下一步的政策走向時,王世元說,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既要保數量,又要保質量,同時現有的實有耕地還要保持基本穩定。按照這樣的要求,在土地利用規劃、計劃管控上,在佔補平衡、實際補充能力和質量上,在高標准農田建設上和基本農田劃定上,在下一步的土地執法監察上,我們都會做調整和強化,來保障中央要求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