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30日電 (喬雪峰 郝帥) 30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主要數據成果,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世元表示,力爭在今后五到十年,進一步加大盤活存量用地的力度,重點解決好城鎮低效用地和農村空閑用地的盤活,逐步降低經濟社會發展對增量用地的依賴,控制開發強度,以促進經濟轉型發展。
王世元表示,從二調的結果反映,建設用地增加得比較快,但從總體上看,建設用地增加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總體上是相適應的。十多年來,通過適度投放增量,每年大體上在七八百萬畝建設用地總量﹔著力盤活存量,存量利用情況也基本上在二百萬畝左右,這兩個方面的互動,支撐了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土地利用粗放問題,也是階段性的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城鎮用地增加較快,村庄用地不降反增,13年來增加了1837萬畝。按道理說,村庄用地隨著農村人口的轉移,應該是降下來了。但是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空心村的問題、能不能走得開的問題,所以許多地方普遍存在建設用地格局結構失衡,大的區域有一個土地城鎮化是不是快於人口城鎮化的問題。在一個區域內來看,在土地供應上,建設用地和生態用地比重,還有一個是工業用地和生活用地的比重在結構上也都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今后要繼續走資源節約之路,繼續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
王世元指出,按照中央提出的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切實提高城鎮建設用地集約化程度的總要求,我們正在研究加強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頂層設計,礦產資源利用也一並研究。要細化各項用地的標准和考核標准、監督標准,力爭在今后五到十年,在重點保障四化同步發展對增量用地需求的同時,進一步加大盤活存量用地的力度,重點解決好城鎮低效用地和農村空閑用地的盤活,逐步降低經濟社會發展對增量用地的依賴,著重優化空間結構,完善發展模式,轉變利用方式,控制開發強度,以促進經濟轉型發展。比如說我們現在考慮,今后對開發強度已經超過20%,達到30%、40%的地方,在用地上就要考慮以盤活存量為主,在土地規劃、土地計劃上就要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