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家滔滔不絕地介紹自家的沙發是全國十大品牌,但這牌子怎麼從來沒聽說過呢?”朋友小周去北京市朝陽區某家具城買沙發,在選擇品牌時犯了難:幾乎家家都有“榮譽証書”,那麼商家宣傳的品牌排行榜能信嗎?
內容不一、出處迥異……近年來,品牌排行榜層出不窮,給消費者帶來參考作用的同時,也由於評比潛規則橫行備受質疑。針對目前商標評比過多、過濫、暗箱操作等問題,近日,工商總局表示將協同有關部門著手整治商標品牌評比亂象,這是很有必要的。
形形色色的“排行榜”大行其道,與企業的逐利心理很有關系。一些企業認為,與提升質量、改進服務相比,“十大品牌”“最暢銷產品”之類的“榜單式廣告”宣傳更容易吸引消費者眼球。但是,究竟誰有資格來評選和發布品牌排行榜?品牌排名有哪些規則約束和事后監管?哪些行業排名可用於商業宣傳、哪些不能用於商業宣傳?對這些問題,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范。一些所謂的協會組織、商業機構,迎合企業需求,炮制出五花八門的商品排行榜,實質上多數淪為企業競價排名的“金錢游戲”,擾亂競爭秩序,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因此,盡快對參評企業博取虛名、評選組織謀取利益的品牌評比利益鏈予以整治,非常必要。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排行榜?這次,有關部門在宣稱將整治排行榜的同時,還表示將制定“比較權威的商標品牌排行榜”,這恐怕也欠妥。政府部門來制定商標品牌排行榜,一方面由於涉及的行業千差萬別,市場環境瞬息萬變,評選范圍之大、評選標准之復雜,產生腐敗尋租的空間不小,榜單如何保証公正客觀、權威可信?另一方面,政府評選的榜單無一例外又會為企業廣告宣傳加分,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金字招牌”,但獲得榮譽后其行為是否誠實可信、能否堅持品牌評定時的生產標准,政府部門往往難以監管,榜單的公信力又將面臨考驗。
事實上,由政府部門包辦的品牌評比,也無法避免榮譽獲得者在市場競爭中濫用品牌進行宣傳,甚至利用獲得的榮譽做幌子,實則偷工減料,生產名不副實的產品。中國名牌、免檢產品等先后退出的“國字號”榮譽已經有前車之鑒。2008年三聚氫胺事件爆發后,“金字招牌”的公信力急劇下降,延續8年的食品國家免檢制度被宣布廢止。
歸根到底,品牌是靠實力和信譽積累而來的,是一種在市場競爭中自然形成、消費者口口相傳的“軟實力”。市場競爭是最公正的商標品牌評選方式,消費者是品牌排名的最佳評定人。政府部門要做的是保護競爭秩序,保証市場主體的平等競爭地位,打擊虛假宣傳,驅逐假冒偽劣。至於市場中的哪些商品更具有品牌價值、消費者更青睞哪些品牌,這些應該交給市場來檢驗、決定。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需要的是經過市場競爭檢驗、消費者有口皆碑的品牌實力榜,而不是什麼所謂的“排行榜”。
《 人民日報 》( 2014年11月28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