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捷運 共建共享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 倪鵬飛
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與共建合作機制兩個問題十分關鍵。
交通方面,我建議京津冀地區要建立一體化的捷運系統。在這個系統裡,京津冀全域范圍之內,交通能夠實現網絡化的布局,不同交通體系之間也形成網絡。在整個區域裡面,在五公裡或者十公裡的范圍內,一個乘客都可以找到他的乘車點,並且通達性、轉乘快、智能化等因素都能得到滿足。
在合作共建、共享共建問題上,大家雖然積極性很高,但出現了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我到各地調研的時候,大家都說自己吃虧了,都認為自己投入得多,收益得少,那怎麼辦?
這裡面實際上就有一個問題,沒有建立一個很好的“討價還價”的機制。我們要做到投入和收益的對稱。這裡面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在這個區域裡面,大城市、中心城市要承擔更多的角色,這個事情才能夠成功。就像一個家庭裡面,承擔共同的東西,老大要承擔得更多,在國際上也是這個經驗。
交通為先 做好銜接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主任 周正宇
京津冀協同發展要以交通運輸快速持續發展為先導,堅持科學規劃、引導產業調整、疏解首都功能、促進均衡發展。
統一便捷的京津冀軌道交通,應包括四個層次,一是國家的干線高鐵﹔二是城際鐵路﹔三是區域快線,原來叫市郊鐵路﹔四是城市地鐵系統。
積極推進交通一體化“一張圖”規劃相關工作。新版國家公路網規劃新增國道中涉及北京市的有五條,我們與河北省已經就線位規劃形成一致意見。配合規劃、發改部門編制北京、天津、石家庄市域內的市郊鐵路網規劃,綜合考慮利用城際鐵路和市郊鐵路等多種方式,逐步解決北京與周邊地區間的軌道交通銜接問題。
2015年,重點完成大廣高速六環至黃?橋段拓寬改造,開工建設京秦高速公路和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段。推進京張城際、京沈客專等項目建設,加快新機場配套設施建設。
此外,推進城際公交建設。正在調研城際公交運營補貼機制,推進客運班線公交化運營,研究跨區域公交一卡通應用及互聯互通。
雙城雙港 率先突破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主任 武 岱
天津交通應依托中心城區、濱海新區“雙城”和海港、空港“雙港”,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構建互聯互通交通網絡,努力實現交通領域合作率先突破,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天津港應打造服務京冀的臨港產業基地,構建多層次、全方位航運服務體系,建設郵輪產業海上旅游圈。
目前,已成立渤海津冀港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7月1日和10月1日相繼實現京津、京津冀通關一體化。下一步,將重點推進南港30萬噸級航道、東疆二島等項目規劃建設,推動散貨物流中心向南港搬遷。
空港方面,應圍繞構建北方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和大型門戶樞紐機場,大力發展“卡車航班”。公路方面,著力構建海港便捷聯系內陸無水港、通達三北腹地、串聯沿海港口群的集疏運公路網。鐵路方面,進一步提升樞紐功能,加強京津鐵路與天津港口物流體系的銜接,增加鐵路客流在天津的中轉比例。
科學謀劃 智慧交通
河北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 楊國華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可以用四個“科學謀劃”來概括。首先應該立足於全國交通運輸發展的大局來科學謀劃。一體化是全國交通一體化,特別是河北省,內環京津,外環還有其他的省市,我們是全國的一部分。
第二,立足於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高度來科學謀劃。也就是說,京津冀協同發展,關鍵的還是一些產業布局要優化。北京作為首都,它的功能疏解到哪,我們的產業布局到哪,產業轉移到哪裡,我們的交通就發展到哪裡,服務到哪裡。
第三,立足於交通運輸現代化的方向來科學謀劃。交通運輸部提出的“四個交通”中有一個智慧交通,我們的信息化、智能化要及時地跟上,使我們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有高的起點。
第四,立足於構建綜合交通體系的要求來科學謀劃。不僅僅是公路交通、港口、航空、鐵路,我覺得這是一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還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就是各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客運要零距離換乘,貨運要無縫隙銜接。
立足優勢 深化合作
天津市發展改革委員會總經濟師 孫佔明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京津雙城聯動發展,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我們重新審視和調整天津的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及城市建設,立足比較優勢,正視差距短板,重點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資源要素、公共服務、生態環境和承接首都功能等領域與北京、河北開展務實合作,更好地服務於京津冀協同發展。
在交通一體化方面,為有效緩解首都過境壓力,未來天津要承擔更多的交通樞紐功能。
第一,天津港和空港是交通樞紐建設的核心戰略資源,要進一步完善兩港集疏運體系,完善天津與河北的貨運鐵路布局。
二是深化港口群合作,目前天津與河北省合作成立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一步要深入研究港口合作模式、合作機制等,實現港口群的分工協作和有序競爭。
三是率先推進京津交通實現同城化,加強京津間各種交通方式之間的銜接,推動兩市實現“四網融合”。
創新技術 智能出行
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孫學軍
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交通一體化在城市功能疏解、產業轉移和優化,以及經濟帶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千方科技創新應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智能交通管理和服務水平,實現產業優化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今年5月,公司作為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澱園首批企業入駐秦皇島分園,並啟動建設全國交通數據處理與應用及智能交通設備研發與生產基地。
基地將以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應用為起點,整合京津冀交通數據,搭建京津冀交通出行運營服務平台,為一體化交通出行信息服務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同時圍繞交通運輸部加快“四個交通”建設的需要,搭建智能交通設備研發和生產的環境,建設集檢驗、檢測、研發、生產、測試為一體的智能交通設備產業基地。
未來,千方科技將加強和京津冀地區大學、科研院所、行業機構的合作,構建創新型技術研發、應用和成果轉化的平台。
媒體攜手 助推發展
天津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楊桂華
媒體在京津冀協調發展中的作用,就是不斷去營造協同發展的氛圍,凝聚大家的共識。人民日報起了很好的帶頭作用,是我們黨報系統的領頭雁。這樣的論壇、這樣的做法,都是值得我們地方報紙、地方媒體認真學習的。
天津日報社在宣傳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做了一些探索,創新時政新聞跨地區黨報聯合採訪報道模式,按照“橫向聯動京津冀,縱向打通前后方”的思路,發起並攜手北京日報、河北日報,共同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局限,在全國兩會期間同步推出“京津冀協同發展”專欄,現場採訪參會的三地代表委員並連線后方相關負責人,暢談對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認識思考和推動協同發展的真知灼見。
該專欄在三地黨報同步持續推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
天津日報要進一步加強與京、冀媒體的交流合作,以媒體合作推動經濟合作、產業合作,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媒體助推器”。
遵循規律 修復生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原部長 李善同
目前大家有一個共識,實現京津冀的協同發展,必須要實現五個一體化,包括政策協調和機制的一體化、商品和要素市場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以及特別要提到的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
要實現生態和環境的修復和改善,政府的作用非常關鍵。首先要逐步做到環境保護規劃的編制、環境質量的監測和環境執法的一體化,要用同一個標准、同一個規劃,這樣才不會出現污染泄漏問題。
要遵循市場的規律,按照市場的辦法來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及生態和環境的修復改善。比如,城市擁堵是一個大的問題,法國做城市研究的專家說,巴黎在市區生活的市民,有40%不養私人轎車,其前提是公共交通體系覆蓋面全,通達性好,准時,安全。
要通過嚴格的環保條例和環保條例的執行,使得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都承擔環境的責任和成本,才能夠使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更加綠色低碳。
聯防聯治 淨化空氣
北京市環境保護局總工程師 周揚勝
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工作在體制、機制、政策措施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截至9月,京津冀等6省市區空氣中的四項污染物平均濃度比去年同期下降12.8%。主要進展包括:
一是建立體制。按照中央要求,共同成立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明確了“責任共擔、信息共享、協商統籌、聯防聯控”的原則﹔確定了“重污染應急、監測預警、信息共享”等制度。二是完善機制。提高區域環保科技支撐能力,加快搭建區域環保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區域空氣重污染預報預警和應急聯動機制,開展區域聯動執法。三是出台政策措施。聚焦優化能源結構和工業治污。四是推動共同治理重點污染源。五是圓滿完成APEC會議期間空氣質量保障工作。
區域治理將是長期過程,建議從以下重點方面有序推進:編制區域大氣污染防治中長期規劃﹔依標治污,實現既存污染源排放量大幅度下降﹔突破機動車污染控制瓶頸﹔天津、河北油品應盡快升級。
積極合作 防污治污
天津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 劉 潔
天津市緊緊圍繞“建機制、定底線、抓落實”三條主線開展工作,積極推進區域環保合作:
建機制。積極對接頂層設計,參與各類規劃計劃編制工作﹔建立環境監測溝通和預警信息交流機制﹔探索建立跨省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
定底線。劃定《天津市生態用地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實施《天津市永久性保護生態區域管理規定》﹔嚴厲打擊“三黑”行為﹔研究設定區域環境質量底線。
抓落實。嚴格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構建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管理平台﹔實施清水河道行動﹔持續給予河北省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工程項目資金支持﹔完成APEC會議期間空氣質量保障。
下一步的重點工作,要抓好京津冀協同發展相關規劃計劃編制和實施工作﹔加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加強海河流域上下游水污染防治聯動,推動建立引灤跨省市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健全有益區域協同發展的環境保護標准﹔提高治污水平。
彌合差距 協同創新
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張建國
如何看京津冀協同發展?我們必須把京津冀協同發展置於全球經濟的格局中思考謀劃,同心合力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
如何看京津冀中的“短板河北”?形成京津冀今天的巨大落差並不完全是市場因素所致,而是無形之手與有形之手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要加快彌合這一差距,“一隻手”單托不行,必須“兩隻手”並用。
如何開啟京津冀協同創新的發動機?河北從來沒有像今天如此強烈地呼喚創新,一旦科技創新的發動機裝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動車,創新潛能將得以充分釋放。
京津冀協同創新應從哪裡發力?攜手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還必須從共建“京津冀高端信息高速公路”,夯實京津冀協同創新綠色崛起的根基發力﹔從共同探索跨區域公共服務改革,開辟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綠色通道”發力﹔從改變京津冀科技資源條塊分割、沉睡、等待、冰封的狀況,建立健全區域創新體系,整合區域創新資源發力。
加大投入 改善環境
利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李 軍
對京津冀生態環境共建工程,我有幾點建議:
第一,盡快在中央層面建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協調機構。京津冀協調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我們必須要有組織保障和資金機構,不能停留在提思路、喊口號的階段,必須落地實行,時不我待。
第二,建立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引導基金,並特許發行京津冀環保債券,由中央財政和三地財政共同出資,對三地產業轉移、產業升級、結構優化提供資金保障和戰略引導。
第三,加強京津冀區域的特殊環保政策和相關規定,並加大環保執法力度。比如嚴厲打擊環保違法行為,加大環保違規的懲罰力度。
第四,加大環保宣傳教育力度,啟動京津冀環境保護的群眾運動,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空氣、水和食品安全,保護我們的子孫健康成長。通過全社會全面動員,堅定推進環境改善,留住“APEC藍”。
《 人民日報 》( 2014年11月28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