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訪送總理船槳漁民 表態保護紅樹林【3】
紅樹林生態保護區
據了解,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80年1月3日,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同時也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3337.6公頃,其中紅樹林面積1578.2公頃,灘涂面積1759.4公頃,是迄今為止我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中連片面積最大、保育最好、資源最豐富、樹種最多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風光秀麗,景色怡人,負氧離子含量高,是市民和游客休閑養生健體的好地方。199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06年被國家林業局評定為全國示范保護區﹔ 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八大海灣之一﹔ 2012年被《森林與人類》雜志評為中國最美20處森林之一。
植物資源保護區主要的紅樹植物有16科近30種植物。即紅樹科的紅海欖、海蓮、木欖、尖瓣海蓮、秋茄、角果木,馬鞭草科的白骨壤,紫金牛科的桐花樹,大戟科的海漆,使君子科的欖李,棕櫚科的水椰,梧桐科的銀葉樹,鹵蕨科的鹵蕨、尖葉鹵蕨,玉蕊科的玉蕊,夾竹桃科的海芒果,錦葵科的黃桂。以上為天然分布的紅樹植物。保護區建立后,又從文昌、陵水、崖縣等地引進楝科的木果楝,使君子科的紅欖李,海桑科的海桑、杯萼海桑,紅樹科的紅樹,茜草科的瓶花木等。
紅樹林保護區周邊的村落綠道
保護區佔中國紅樹林植物的80%以上。這些樹木由於生長在海灣、河口,長期受到海水的浸泡和台風的襲擊,這些林木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存方式及繁殖能力。生長良好的紅樹林一般高3∼4米,最高10米多,四季常綠,靠著樹干基部縱橫交錯而發達的支柱根、呼吸根和氣生根東寨港,扎根海灘。抗擊狂風巨浪,並滿足自身空氣的需要﹔又厚又硬的葉片能減少水分蒸發,葉片上有許多排鹽腺,以排除海水中的鹽分。紅樹林的繁殖很獨特,當果實成熟,種子就在果實內發芽長出幼苗,一起落在海灘淤泥中,幾小時后便可生根,這種繁殖方式,在植物中很少見,人們稱它是“胎生樹”。
為了“海口之腎”,從當地歷代居民到國家領導人,都為海口紅樹林保護與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2012年,海口市啟動了保護紅樹林的整治工作,重點開展全面取締保護區范圍內的咸水鴨養殖等11項工作,對保護區內的約2400畝蝦塘基本實現退塘還林,周邊流域突出環境問題得到初步緩解,生態環境恢復顯著。
2014年3月28日,海口市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關於加強東寨港紅樹林濕地保護管理的決定》,決定將東寨港紅樹林濕地總體保護和控制的范圍由5萬多畝增加至12萬多畝。其中,新移交海口管理的9466畝灘涂水產養殖區,將實施退養還林,規劃建設為三江紅樹林濕地公園。由此,這裡將成為我國最大面積的紅樹林濕地。(枉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