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警黃金部隊:40年為國探獲金資源儲量2365噸【3】
2018年11月29日11:13 | 來源:人民網

五年內,向國家提交了27噸砂金資源儲量
穿梭在大興安嶺密林深處,沒有道路、沒有電話信號,路再難也不能阻擋黃金兵的腳步。(原武警黃金部隊 供圖)
1986年,黃金三支隊尋金小分隊跨過冰封雪裹的額爾古納河,來到號稱“中國北極”的無人區——大興安嶺北坡的西口子。在全年僅有兩個月無霜期、最低溫達零下50攝氏度的惡劣環境下,官兵憑借“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精神,在5年內向國家提交了27噸砂金資源儲量。如今,在大興安嶺一帶,這支英雄部隊先后探獲了砂寶斯、旁開門、寶興溝等數座金礦。
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祁連山腹地,這裡號稱“死亡谷”。2011年,擔負尋金任務的黃金六支隊官兵在這裡用腳步丈量忠誠,踩出了一條條礦脈。(原武警黃金部隊 供圖)
死亡之海羅布泊邊緣,戰士伍軍身背黃金礦樣在戈壁灘迷路3天3夜,被戰友找到時已面目全非,而26件礦樣卻完好無損地壓在身下。就在這一年,部隊依據他提供的礦石樣品信息,發現了3條金礦帶。同一年,橫亙延綿的甘肅文縣陽山上,已退休的黃金一總隊總工程師馬自遴與老伴、黃金指揮部高級工程師沈厚誠加入部隊尋找大礦的戰斗,在山溝一干就是10多年,將一腔熱血傾注給陽山“金娃娃”。
新疆,十裡不同天,一天有四季。高原野外作業的官兵突遇暴風雪,這幾幅“雪域金剛”畫面,就是官兵忠誠使命、艱苦奮斗的生動寫照。(原武警黃金部隊 供圖)
荒涼貧瘠的隴南山區,時任黃金十二支隊工程師郭俊華護送礦樣下山時翻車受傷,救治后留下了陣發性頭痛和腰酸背痛的后遺症,但他堅持奔走在野外一線,並提出“斜長花崗斑岩脈為找礦標志”的新觀點,為探獲陽山大礦作出重要貢獻,被評為“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
![]() | ![]() |
(責編:朱江、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