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武警黃金部隊:40年為國探獲金資源儲量2365噸【4】

2018年11月29日11:1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深山林間小憩。擔負區域地質礦產調查的官兵,平均每天在山上作業12個小時,途中午餐也是他們的快樂休憩時間。(原武警黃金部隊 供圖)

“黃金兵,金子心。”一位到過黃金部隊的詩人這樣感慨。黃金十二支隊鑽機機長、一級警士長夏永進30載以鑽台為家,革新技術成果30多項,排除鑽井故障300多起,為部隊節約成本千萬余元。他帶的許多兵提干了,他卻依然書寫著兵頭將尾的金色人生。陽山水質硬,久飲必結石。北川漢子張仕聰當了17年兵打了17年鑽,2002年光榮退役時前腳辦完手續,后腳便躺上了手術台。醫生驚呆了,他的膽囊塞滿了黃豆般大大小小的石頭。這就是朴實無華的黃金兵,找了十幾年礦,沒有帶走一丁點黃金粉末,卻帶走了一膽囊的石頭。

在南越昆侖山抵藏北高原海拔4500米地區,進行遙感解譯點驗証工作。(原武警黃金部隊 供圖)

馬庄山金礦位於新疆哈密,自清朝起就有人在此淘金,但從未留下可考的地質資料。黃金八支隊果斷進入這一區域,憑借地質錘、放大鏡等簡陋裝備,在茫茫戈壁擺開尋金戰場。一直堅守在這裡的高級工程師易正文,因長期的野外超負荷工作,患上嚴重的肝病。“找不到黃金,死也要埋在這裡!”他用大把藥片支撐著虛弱的身體繼續工作,實在疼得厲害就用地質錘抵住肝部休息一會。隨著病情惡化,他最終倒在尋金路上。3年后,他的兒子易凱大學畢業,毅然拿起父親留下的地質錘,義無反顧地走進戈壁。支隊官兵歷經10年艱苦拼搏,在此探獲黃金資源量21.8噸的大型金礦,成為哈密地區的經濟支柱產業,成千上萬的各族群眾依靠黃金礦山走上致富之路。

2015年,在新疆昆侖山脈執行軍事地質調查任務的黃金八支隊官兵,工作區多是無人區,沒人記錄他們的足跡,但黃金兵說“雪山知道我”。圖為途徑海拔4909米的黑卡大坂,在唯一標志物前合影留念。(原武警黃金部隊 供圖)

新疆哈拉奇工作區地形復雜、環境惡劣,防恐怖防襲擊壓力大,黃金七支隊官兵從膠東半島行程萬裡來到新疆南疆,以大無畏精神直面生死挑戰。阿勒泰工作區,山高坡險、峭壁林立、溝壑縱橫,交通異常困難,天氣非常惡劣,有效施工期隻有3個月。擔負該區域礦產地質調查任務的黃金八支隊100名官兵,僅用76天,高質量完成數字化填圖608平方千米,高精度磁法測量620平方千米,水系沉積物測量1035平方千米,發現有工作價值礦化點6處。期間,官兵17次搬家遷營,10次挺進無人區,背壞61個背包,磨破300多雙膠鞋,每人每天徒步作業近30公裡。

駐藏區的黃金十一支隊官兵叫響“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戰斗口號,挑戰禁區、建功雪域,填補了我國高海拔無人區一個又一個地質空白。(原武警黃金部隊 供圖)

(責編:朱江、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