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綠水青山中話振興 數字為淄博農業裝上新“引擎”

人民網記者 李棟
2021年09月06日09:2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處暑時節,離離暑雲散,裊裊涼風起,田間地頭一片豐收的景象。在山東省淄博市,隨著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農業數字化已為現代農業裝上新“引擎”。

記者採訪時發現,隨著農業數字化的普及應用,從種植、加工、銷售,再到人才培養、理念轉變,淄博的數字農業走出了一條“科技范兒”的新路子,為農民增收帶來底氣,為產業發展帶來機遇。

數字賦能 讓農民“富口袋”

獼猴桃種植戶李中華介紹智能噴灌系統。人民網記者 李棟攝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數字賦能,奮楫者先。

談起自家的獼猴桃種植“新武器”,34歲的種植戶李中華帶記者來到了果園。“我們用上了合作社提供的系統,十幾畝地澆水施肥僅用1小時就可完工,今年估計能產3萬多斤,收入能有15萬元”。李中華笑說。

李中華提到的“系統”,是獼猴桃種植合作社引進的智慧平台。據淄博市博山區源泉鎮黨委書記國先佔介紹,全鎮種植獼猴桃面積2萬余畝,因為獼猴桃喜陽怕晒、喜水怕澇的特性,早些年的種植人工成本很大。

“今年引入的智慧平台把測控終端及管道鋪在了各個地塊,手指在顯示屏上一點,哪個地塊需要澆水?土壤墒情如何?有無虫害一目了然,手指操作,相應的地塊水肥噴灌瞬間開啟。”國先佔說。

淄博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楊溯易表示,搶抓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機遇,為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拓寬了思路、幫助農民富了口袋。當前,數字化正融入淄博市農業發展的各個場景,手機成為了“新農具”、數據成為了“新農資”。

“現在這套智慧平台已控制著500多畝的獼猴桃地塊,農戶水肥滴灌成本每畝僅需3塊錢,相比以前降低了三分之二。”國先佔信心滿滿。

數字賦能 企業“增動能”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產業是根線,一頭連著農民的錢袋子,一頭連著鄉村的后續發展。

“一個擠奶車間9個人,管理著1000余頭奶牛的產奶流水線。隻需操控端輕輕一按,擠奶轉盤開始轉動,千余頭奶牛逐個進入擠奶流程,通過芯片及數字化系統,實現每隻奶牛產奶的各項指標的管控。”在山東淄博市得益乳業的生產車間,負責人李凱對記者介紹著生產流程。

在得益乳業的擠奶車間,隻需4-5人就能夠實現操作管理。人民網記者 李棟攝

據介紹,從2020年開始,得益乳業實現了全產業鏈數字化提升,現如今已從飼養、繁育、擠奶,全程實現數字化管控。相比以前需要多個操控系統,現在4-5人即可完成所有工作數字化操作管理,不僅節省了人工成本,而且大大精簡了生產流程。

得益乳業是淄博數字農業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楊溯易介紹說,淄博市推動數字技術在種植、養殖、加工等生產端廣泛應用,改造數字化農業企業、園區、基地88家,初步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典型案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部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霍學喜認為,淄博市發展數字農業是一項有益實踐,通過構建數字技術支撐的農業經營體系,促進數字技術與農產品生產、加工、物流、銷售、服務等產業環節融合,實現了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環節短鏈化和農業產業治理結構優化。

“走出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道路,就要努力實現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的深度融合,實現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也評價說。

字賦能 促產業“變賽點

早就聽過種地有個“農保姆”,“農保姆”是什麼?好不好使?在淄博思遠農業開發公司,據負責人白京波介紹說,通過“農保姆”APP,農業生產服務從線下轉到線上,農民足不出戶就能學習技術、享受服務。

“相比以前農技人員跑到農戶面前教授種植技術,‘農保姆’上展示的種植教學課程涵蓋19種作物,覆蓋的內容很廣泛。”白京波說。

在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看來,“數字技術是全球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趨勢,也是我國現代農業的必然趨勢。在推動數字技術與現代農業的融合應用過程中,要重點提升從業人員、農民群眾的能力,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扎牢產業發展的‘馬步’。”

如今,思遠農業把對農民的教育培訓作為社會化服務的先導性工作。“我們每年開展各種形式的線下技能培訓達到26萬人次,線上技術指導320萬余人次。”白京波說。

張紅宇認為,我國農業正在經歷百年之變,從現代農業的多元化、規模化和需求市場的基本特征看,數字技術在農業各領域大有用武之地。

發展未有窮期,美景仍在路上。數字農業讓更多精彩故事正在淄博這片實干的熱土講述,裝配數字“引擎”的農業新藍圖正在繪就。

(責編:趙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