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全球冰川加速消融,冰川融水卻供不應求?

楊雪
2021年09月09日07:55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全球冰川加速消融,冰川融水卻供不應求?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效存德教授團隊聯合瑞典哥德堡大學等單位科研人員在《科學通報》發文,對全球冰川融水和人口變化的不匹配性及其引起的發展機遇和風險進行了系統研究。

  “我們都知道,氣候變化引起全球冰川加速消融,短期看冰川融水是增多了,但增加到一定值后就會開始減少。”效存德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社會經濟規模影響冰川水資源需求

  效存德說,由於區域氣候、冰川面積及其流域覆蓋率等綜合因素不盡相同,不同區域冰川融水拐點出現的時間不同,融水對區域的影響也不同。比如,人口少的區域,水多水少對環境、生產、生活影響不明顯,但人口多的區域,這種影響或是關鍵性的。

  新研究從冰川水資源的供給潛力和人口依賴性兩個方面,對全球193個冰川作用流域(南極洲除外)的冰川水資源重要性進行區劃。結果表明,冰川水資源在其中36個流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亞洲的印度河、恆河、塔裡木河、准噶爾、錫爾河和阿姆河流域,南美的蘭佩河、馬波喬河和聖塔河流域以及北美的育空河流域。

  “這種冰川水資源供需不匹配首先是空間上的。”該論文第一作者、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博士生蘇勃介紹,許多冰川水資源富集地區,例如環北極、新西蘭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地區,當地社會經濟規模小,對冰川水資源需求極低。但一些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資源需求很高的地區,特別是非洲地區,冰川水資源儲量卻很少。此外,冰川融水在同一流域的不同地區也存在空間供需不匹配的現象。一般而言,冰川融水從流域上游往下游對當地水資源的貢獻不斷減少,但人口和經濟規模一般從上游往中下游增大。

  時間層面供需不匹配需引起足夠重視

  同時,不匹配還具體體現在時間上。蘇勃說,例如,在溫室氣體排放和社會經濟發展中間路徑下,歐洲一些重要的冰川水資源補給流域——波河、多瑙河和萊茵河流域,冰川融水拐點已過,但當地人口增長率低,冰川融水減少和人口增長引起的風險會比較偏低。而南美洲情況就不同,當地人口增長較快且預估在21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才能達峰,但冰川融水拐點會早於此前到達。北美洲和南美洲情況類似,許多冰川水資源重要補給流域預估將在2090年以后出現人口峰值,也將顯著晚於冰川融水拐點,這些風險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研究發現,冰川融水給印度河流域帶來的風險最大、機遇也大。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40年代,累積增加的冰川融水相當於滿足額外 465萬人60年的基本用水需求,但之后至本世紀末由於冰川融水不斷減少且人口還將增加,預估流域有累積8857萬人面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風險。

  “相關國際組織、政府管理部門等利益相關者,應以彈性思維在不同流域和時期採取靈活而差別化的措施抓住機遇、規避風險。”效存德說。

  以我國塔裡木河流域為例。過去20年間,塔裡木河流域作物種植面積呈現擴張態勢,冰川融水為農業灌溉和緩解農業干旱提供了重要的水資源保障。冰川融水的增加趨勢預計可到21世紀40年代,期間要進一步通過有效規劃和相應的工程措施充分利用這些水資源。同時,從現在起也要主動做好有效適應,來應對之后冰川融水減少引起的水資源缺口。

  亞洲地區冰川水資源尤其重要,特別是印度河和恆河流域,跨越多個國家,人口體量大,亟須通過協同設計開展跨境合作。

(責編:趙超、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