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雪山頂找網上課女孩”可以在家上課了

2021年12月30日10:08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2月30日電 (申佳平)“有了網絡,‘雪山頂上找網上課女孩’斯郎巴珍在家就可以上課了。”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今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西藏自治區通信管理局局長閆宏強介紹,靠著西藏通信人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老西藏精神”,電信普遍服務深入實施,現已實現“村村通寬帶”

去年一條“雪山頂上找網上課”的短視頻在各大網絡平台轉載,點擊量達到上百萬。網友們深深地被藏族女孩斯朗巴珍努力學習的精神所感動,同時也在為她每天爬山上課而感到擔憂。

“對西藏通信人來說,復雜的環境和地貌讓人‘既愛又恨’。”閆宏強坦言,西藏全區面積122多萬平方公裡,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佔總面積的85%。特別是那曲、阿裡,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更被稱為“生命禁區”。不僅如此,那曲、阿裡年平均氣溫低至零下2℃,全年有效施工期僅6個月。“永久性高原凍土層堅如磐石,施工前要用牛糞燒3個小時以上,直至凍土化開才能安插杆路,有時一天下來也立不上幾根杆子。

基礎電信企業連夜緊急組織人員和物資新建基站,保障斯郎巴珍安心在家上網課。圖片來源:西藏自治區通信管理局

閆宏強舉例說,昌都市左貢縣下林卡鄉旭日村是移動公司電信普遍服務建設點位,該村位於怒江邊,2017年6月項目建設時還沒有通公路,要翻越兩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山,走4-5天才能到。尤其林卡鄉到旭日村這段路是牛羊覓食踏出的羊腸小道,一邊靠峭壁一邊臨深崖,路面虛土易滑,落石不斷,工程設備隻能靠人背馬馱。19名通信建設人員、14匹馬、8頭牦牛組成的建設隊伍,歷時18天才完成建設。

閆宏強表示,電信普遍服務改善了農牧區群眾生活品質。有了網絡,林芝魯朗旅游小鎮入駐互聯網平台,帶動當地旅游發展走向全國﹔有了網絡,北京積水潭醫院專家能夠遠程指導西藏本地醫院的醫生開展骨科手術﹔有了網絡,“雪山頂上找網上課女孩”斯郎巴珍在家就可以上課了﹔有了網絡,海拔5400米的甘巴拉雷達站駐守官兵可以與親人視頻通話。

同時,通過實施電信普遍服務,實現了全區624個邊境小康示范村光纖寬帶和4G網絡通達。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過去基礎設施落后,生活艱苦留不住人,曾長期是靠三口之家撐起的“三人鄉”。現在玉麥鄉不僅通了光纖寬帶和4G,還成功打造“惠民家寬示范鄉”。基礎設施和生活條件的改善,吸引了更多的農牧民扎根雪域邊陲,如今玉麥鄉已有67戶230多人在此安家。

有了網絡基礎,全區開始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構建高原特色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累計服務建檔立卡人口5.73萬余人次,新增農產品網銷單品1971余個,實現農牧區網絡零售額2.58億元,網購金額3.07億元。有了網絡基礎,全區開始建設一個個智慧產業園區和養殖基地,將5G、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農牧業和養殖業,助力農牧區經濟快速發展。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分布不均衡,地域差異較大,特別是全國行政村數量龐大且持續動態變化,全面精准確保我國行政村通寬帶情況較為困難。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回答人民網記者提問時表示,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國現有行政村已全面實現“村村通寬帶”,打通了廣大農村接入數字經濟時代的“信息大動脈”,貧困地區通信難等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一根根網線把農村群眾與現代社會連通,更把黨與老百姓的心連通了﹔一個個基站把信號覆蓋到了鄉村裡,更把黨的好政策送到了山溝溝﹔城鄉之間架起了一座座‘信息橋’‘致富橋’,更架起了‘連心橋’‘暖心橋’。”謝存說。

相關閱讀:

 

(責編:申佳平、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