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察:拓市場、穩外貿 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制造出海
在深圳前海的綜合保稅區,數條智能分揀線滿負荷運作,一個個包裹經海關X光機和CT機同屏比對和智能判圖后秒速驗放,一輛輛裝載著貨物的快遞運輸車輛整裝待發……據報道,自2016年深圳獲批跨境電商綜試區以來,前海累計出口包裹超10億個,貨值近600億元。
今年2月,綜合試驗區的設立迎來第6次擴圍。為發揮跨境電商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數字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國務院批復同意在鄂爾多斯市、揚州市、阿拉山口市等27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范圍已擴至全國132個城市和地區。
記者梳理發現,除大力推進試驗區建設外,疊加出口退稅、信貸支撐及海外倉運營等利好跨境電商政策也不斷落地,這讓跨境電商迎來了發展新機遇。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98萬億元,增長15%﹔其中出口1.44萬億元,增長24.5%。
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已成為國際貿易的新方式和新手段,對於擴大海外營銷渠道,提升我國品牌競爭力,實現我國外貿轉型升級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有關內業人士分析認為,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是來料加工,由國外進口原材料在國內加工后再出口﹔第二個階段,出現了家具、戶外用品、電子產品等針對企業客戶的產品﹔第三個階段,則需要國內企業建立自有品牌。
如今,我國出口商品種類更加豐富,正逐步從服裝、飾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向數碼、智能家居等技術密集型產品升級,產品附加值明顯提升。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半導體、集成電路等跨境電商出口同比分別增長95.4%和1.8倍。
“我國擁有著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市場,產品也是經過龐大的消費群體驗証過的。同時,我國還擁有眾多優質的產品和完善的生產體系,這也就有了足夠的產能出口。”聯絡互動董事長、新蛋董事局主席何志濤表示,其跨境電商平台有40%的賣家來自中國,最受歡迎的不是箱包、服飾等低附加值產品,而是智能手機、電腦配件、掃地機器人等智能制造的產品,這表明了中國制造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那麼,如何看待跨境電商在對外貿易中的促進作用?何志濤以制造業為例向記者做了闡釋:“以前,國內企業只是根據海外訂單進行單一生產,對於銷售情況和反饋沒有直觀的感受。而跨境電商可以把國內的商品直接展示給全球的消費者,既有利於國內企業拓展海外市場,也有利於產品的升級和換代。”
實際上,國內跨境電商近年來呈現了爆發式增長態勢,跨境行業的發展重點,也從昔日的以“量”為先,進入了以精細化、精品化為導向的高“質”發展階段。
在這個階段,民營中小企業則成為拉動跨境貿易高質量增長的內生動力。相關數據顯示,近5年來,民營中小企業跨境電商進出口量漲幅近10倍,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佔比接近40%,且以每年超過兩位數的比率快速增長。
“中小微企業是我們合作賦能的重點對象。”何志濤表示,當前,大企業在出海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理念、自己的品牌,在渠道方面也實現了低成本和全方位,而這些方面對於出海的中小企業來說,卻是不小的挑戰。
如何進一步促進跨境電商提質增效?去年發布的《“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將支持跨境電商企業打造要素集聚、反應快速的柔性供應鏈。建立線上線下融合、境內境外聯動的營銷體系,推進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平台等基礎設施建設。”
對此,相關專家建議,首先,應將對跨境電商的支持政策從單一環節扶持擴展到全生態體系建設﹔其次,要積極參與各類全球性、區域性跨境電商規則的制定﹔第三,要打造更優質的跨境電商營商環境,形成支持跨境電商提質增效的良好政策氛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