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高質量發展描繪鄉村振興好風景

人民網記者 李棟
2022年06月27日19:2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這十年”新聞發布會現場。圖片來源:國新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較2012年翻了一番多,農民生產生活水平上了一個大台階。十年間,農業正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村正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農民正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一幅鄉村振興的畫卷正在鋪展開來。

6月2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鄧小剛,國家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洪天雲,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介紹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有關情況。鄧小剛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為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撐。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更好解決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是應對當前復雜多變國際國內形勢的必然選擇。

農業強 牢牢端穩中國人的飯碗

黨的十八大以來,糧食產能穩定提升,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10年再上一個千億斤新台階,2021年產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3657億斤,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83公斤,高於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品種更加豐富多樣,品質持續優化升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越來越多綠色優質農產品擺上百姓餐桌。

糧安天下,農穩社稷。鄧小剛表示,十年來,各地各部門堅持把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強化政策扶持,加大工作力度,不斷鞏固提升糧食產能,牢牢端穩中國人的飯碗。

據鄧小剛介紹,近年來,通過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緊緊抓住了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夯實了糧食生產物質基礎。以高標准農田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累計建成9億畝高標准農田,配套完善農田灌溉水利設施,啟動實施了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旨在持續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以品種選育為重點的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培育推廣了一批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的突破性新品種,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了全覆蓋。”鄧小剛介紹,三大國家級育制種基地和216個制種大縣、區域性良繁基地加快建設,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了95%,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今年,夏糧小麥增產豐收已成定局,為全年糧食豐產豐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說:“今年糧食再獲豐收,表明我們扛穩了糧食安全責任,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張紅宇認為,糧食問題不能僅從經濟上看,更要從政治高度、社會的關注度來對待。“不斷健全糧食安全責任制,措施要硬,執行力要強,務必使制度安排發揮作用,見到效果。”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進一步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強糧食產能建設,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牢牢把住國家糧食安全主動權。”鄧小剛表示。

農村美 打造田園鄉村美麗畫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自覺把農業綠色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方面,農業綠色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現在的農村山更青、水更綠、田園更美,綠色正在成為“美麗中國”的鮮亮底色。

洪天雲表示,2018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連續部署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0%﹔全國95%以上的村庄開展了清潔行動,農村基本實現了干淨整潔有序﹔各地區立足實際打造了5萬多個美麗宜居典型示范村庄。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葉興慶看來,要實現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目標,就需大力持續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分類推進“廁所革命”,逐步實現衛生廁所全覆蓋。同時,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提高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水平,因地制宜推進建設美麗鄉村。

“農民屋內屋外更加干淨、院裡院外更加美麗,農民生活習慣更加清潔衛生,生活方式更為綠色環保。可以說,環境整治改變了農民的衛生觀念,改出了農村的生活新貌,樹立了農村的文明新風。”洪天雲介紹。

農民富 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現行標准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較2012年翻了一番多,農民生產生活水平上了一個大台階。

鄧小剛介紹,脫貧人口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全部實現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有保障。脫貧地區發展能力明顯增強,每個脫貧縣都打造了2-3個特色鮮明、帶動面廣的主導產業,行路難、用電難、通信難等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33項過渡期銜接政策出台實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全面建立,確定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並繼續傾斜支持,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鄉村振興取得積極進展,是多種因素同向發力、合力推進的結果。”曾衍德認為,通過引導資源要素向鄉村流動,發展農業、建設鄉村、富裕農民。啟動實施“萬企興萬村”行動,支持民營企業、工商資本下鄉帶農發展,形成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鄉村振興的工作格局。

打贏脫貧攻堅戰,更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絕對貧困具有階段性、特殊性和區域性特征,消除絕對貧困之后,還要正確對待相對貧困問題,必須建立相應的長效工作機制,才能打贏這場持久戰。”張紅宇說。

“去年以來,經過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們實現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洪天雲表示,下一步重點抓好強化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強化穩崗就業、強化產業幫扶、強化項目實施和資金支出、強化社會幫扶和駐村幫扶五個方面的工作,促進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農村穩天下安,農業興基礎牢,農民富國家強。高質量發展推動下的鄉村振興,正描繪出新時代的幸福景色。

(責編:申佳平、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