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守護綠水青山 扎實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記者 余璐
2022年08月11日09:4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証統一、相輔相成的,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今年上半年,一組組數據繪出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美的圖景。我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4.6%,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水質(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85.7%﹔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圓滿收官,各地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多贏﹔我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已基本建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取得良好開局……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在,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的期望值更高,對生態環境問題的容忍度更低。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實的措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進一步夯實了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初夏6月,連片的海菜花盛開於清澈的洱海湖面。“聽當地朋友說,隻有在洱海水質特別好的時候,才會開海菜花。能親眼見到,感覺特別幸運。”徜徉在洱海邊,外地游客張小姐高興地說。

連片盛開的海菜花。受訪者供圖

“去年,‘水質風向標’海菜花重現洱海,今年洱海不少水域已經連片開放。”中國水環境集團董事長侯鋒介紹,近年來,由於旅游業快速發展,洱海流域產生的生活污水逐年加大,洱海水質急劇惡化。為了打好碧水保衛戰,不讓一滴生活污水流入洱海,今年以來,集團依托大理洱海環湖智慧水務系統,實時監控6座採用“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的再生水廠,以科技助力截污控污,讓洱海水環境實現長治久清。

如今,洱海的水質越來越好,老百姓的幸福感也越來越高。從水裡看向岸上,129公裡的環湖生態廊道成為洱海保護重要的生態屏障和綠色景觀帶。讓“環保花”海菜花長留洱海逐漸變成現實。

洱海的治理,僅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一個縮影。

在北京,城區就能拍到星軌﹔在四川成都,“窗含西嶺千秋雪”的景象重現﹔在西藏山南市,雅魯藏布江綠色生態走廊生機勃勃﹔在天津七裡海濕地,蘆葦青青鷗鷺鳴……美麗中國離百姓越來越近。

在今年1月召開的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面對國內外復雜形勢,生態環保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制圖:人民網記者余璐

日前,生態環境部公布的上半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在環境空氣狀況方面,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4.6%,同比上升0.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在水生態環境狀況方面,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地表水Ⅰ—Ⅲ類水質(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85.7%,同比上升4.0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1%,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同時,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大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灣污染整治力度,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全國土壤環境狀況、地下水環境質量、自然生態狀況、聲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動真碰硬 守護綠水青山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黨和國家重大制度創新,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抓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証統一的關系。隻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會有今后發展的高歌猛進。”今年以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重點,一批違法違規項目被依法處置,一批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一批綠色生態產業加快發展,越來越多的地方走上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6月,第二輪第六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相繼向河北、江蘇、內蒙古、西藏、新疆5個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反饋督察意見。至此,從2019年開始的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已完成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全覆蓋。

在陝西秦嶺,違建別墅變身為公園綠地,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在重慶涪陵,化工廠區磷石膏堆場從“灰漫天”到“花滿園”,如今變成了石龍山公園。在海南多地,違規圍填海問題積極整改,生態修復深入推進,“生態傷痕”正在愈合。在廣東汕頭,通過流域治理和產業升級,曾經污水橫流的練江如今水質穩定達到Ⅳ類。在湖北武漢,長期無人管理的煉鋼廠冷卻池地塊由“臟亂差”變身“生態綠”。在江蘇南京,曾經的“十裡造船帶”退出歷史舞台,浦口區橋林段13.7公裡長江岸線煥然一新……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祖國大地發生著“生態蝶變”。

“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為全黨全社會高度共識,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取得‘中央肯定、百姓點贊、各方支持、解決問題’的顯著成效,實現了很好的政治效果、經濟效果、環境效果和社會效果,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展成效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如是說。

啃最硬的“骨頭”,解最難的問題。翟青介紹,督察緊密結合被督察對象實際,動真碰硬、攻堅克難,堅決查處一批破壞生態環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決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截至今年4月底,第一輪督察和“回頭看”整改方案明確的3294項整改任務,總體完成率達到95%。第二輪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確的1227項整改任務,半數已完成。第四、五、六批督察整改正在積極有序推進。督察共受理轉辦群眾生態環境信訪舉報28.7萬件,已辦結或階段辦結28.5萬件。

統籌有序系統科學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雙碳”目標引領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今年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目標要堅定不移,工作要穩中求進。”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總體設計技術專家組負責人張希良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僅需要技術創新,也需要體制機制創新。建設全國碳市場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能夠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生態環境部近日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全國碳市場於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一年來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截至今年7月15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達1.94億噸,累計成交額達84.92億元。

近日,在生態環境部舉行的7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全國碳市場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引擎。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5億噸,是全球覆蓋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張希良表示,碳市場的建立為我國綠色低碳發展建立起一個長效機制,使我們可以用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靈活的方式來實現“雙碳”目標。未來,全國碳市場將覆蓋發電、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航空8個高耗能行業,全部建成后將納入約8500家大的碳排放企業,管控的碳排放量達到全國能源相關碳排放總量的70%左右,是我國控制碳排放總量的一個有效抓手。

今年以來,我國大力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7月14日,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聯絡員會議指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已基本建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取得良好開局。

如今,全國各地積極鼓勵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綠色家電越來越受到更多消費者青睞﹔北京冬奧會成為奧運史上首次實現所有場館綠電全覆蓋和火炬零碳排放,為全國乃至世界綠色低碳應用樹立了典范﹔“碳普惠合作網絡”正式成立,一套“可記錄、可衡量、有收益、被認同”的碳普惠機制,將激發更多用戶參與碳減排﹔少用一度電、節約一滴水,從源頭減少消耗,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展望未來,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讓我們攜手同心,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共建更加美好的家園。

【相關閱讀】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系列報道:

穩大盤 闖大關 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中篤定前行

穩就業 暖民心 牢牢守住千家萬戶的幸福底線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夏糧豐收托穩經濟底盤

端穩能源飯碗 守住安全底線 為經濟穩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穩鏈補鏈強鏈贏得發展主動權 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再上新台階

提質增速步伐穩 數字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

市場主體“青山常在” 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責編:郭思邈、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