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記者新春走基層

春節返鄉,看見“城尾鄉頭”騰飛新貌

申佳平 王仁宏 劉祺 王郭驥 張雋 周雯 張芳 張思 楊啟紅 邱宇哲 黃啟源 關思聰
2023年01月22日11:1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半年沒回家,路又變寬了。”近日,在武漢從事快遞行業的“縣城青年”吳升踏上了返鄉路途。春節后,他決定留在家鄉,和父母一起經營民宿生意。

“現在家裡的民宿生意還不錯,去年7、8月份盈利就達到了9萬元左右。”吳升說。

位於“城尾鄉頭”,廣大縣城是中國的底色所在。這個春節,各地年味正濃,一篇篇強產業、暢循環、優環境的“小城故事”正在廣袤大地上徐徐展開。

交通改善,縣域夯根基

臨近年關,26歲的吳升開車行駛在從武漢到神農架的旅游公路上,道路旁茶園生機勃勃,新居坐落其中,一幅風光秀麗的林區美景圖展現眼前。

神農架林區,是湖北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也是我國第11項世界自然遺產。2022年6月20日,鄭渝高鐵襄萬段的正式開通,打通了神農架北上南下、東進西行的便捷通道。曾經的偏僻山庄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吳升家門前的馬路及茶園。人民網 張雋攝

道路通暢,百業興旺。交通運輸,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既是發展要義,亦是百姓所需。

在山東臨沂市莒南縣,居民紀翔翔的生活因為交通改善也發生了大變化。“我家住老城區,單位在新城區,過去因‘斷頭路’的阻擋,開車上班要繞大圈,現在從家出發開車五六分鐘就到了。路通了,心都順了!”

“通的不僅是道路,更是民心。”莒南縣十字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劉懷紅說,近年來當地政府要求進一步提升城市的功能與品質,提升廣大市民的出行體驗。隨著一條條道路的貫通,不僅解決了居民的出行問題,更為莒南縣打造宜居城市、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拉大城市框架、實現城市建設與居民生活品質雙提升貢獻了力量。

產業興旺,縣域添活力

包頭巾的大嫂“咔嚓”一聲,一串沃柑沉甸甸地落到手中﹔系圍裙的大叔手抬肩托,把一筐一筐的果子搬到地頭﹔路邊,一輛挨著一輛的貨車整裝待發……潯郁大地,暖陽普照,廣西貴港市的沃柑正迎來豐收。

廣西貴港市地處我國優質水果黃金帶——北回歸線上,兼具氣候、環境和富硒土壤等自然秉賦,產出的水果果實甜脆可口、色澤紅亮。由於恰逢每年春節前上市,當地的沃柑也成了廣受消費者喜愛的“年柑”。

當地果業從業人員介紹,沃柑經過洗果、包裝后,每公斤價格比之前會高出約0.4元。按照貴港市種植13.5萬畝的沃柑總量來計算,洗果環節可為當地果農增收約1.6億元。

縣域的主體構成是鄉村,鄉村產業振興是縣域經濟繁榮發展的支柱與支撐。而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底氣,不僅源於生產之變,也源於相關產業鏈條的日益完善。

1月中旬,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現代集約化數字化的畜禽養殖園區十分忙碌。一枚枚雞蛋從雞舍被傳送帶輸送出來,自動分揀、快速打包。通過科技賦能,該產業園可實現雞舍智能化溫控、飼養機械化裝備、雞蛋自動化分揀、糞污無害化處理等精准養殖,形成從源頭到投入、生產、產出各環節的數據追溯體系。

此時在遼寧省東港市,45歲的馬廷東看著一排排紅透了的草莓滴溜溜地挂在秧上,臉上止不住笑意。“這11棟草莓大棚就能賣165萬元。”

20年前,在北京修空調的他決定返鄉創業,經過不懈努力,現已擁有草莓種植面積180畝、藍莓種植土地600畝、軟棗獼猴桃種植面積120畝,年產值可達960萬元。

2023年1月,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赤榆村聖野漿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廷東在種植大棚裡。受訪者供圖

在東港,有近10萬戶農民和馬廷東一樣從事草莓生產。草莓大棚就像載滿收獲的船,為他們帶來好光景、新生活。截至目前,東港草莓產業已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緊密而完整的產業化鏈條。草莓佔地面積發展到20.1萬畝,年總產量31.6萬噸。

“接下來,我們要保質量、求產量,擴大電商規模,把鮮果賣出國。”馬廷東說。

環境提升,縣域換新顏

居民的幸福感,藏在縣城機體的細枝末節,與“硬件”“軟件”的升級改造都息息相關。

家住山東臨沂市莒南縣十字路街道大曲流河社區的劉世花,談起近幾年社區的變化話語間充滿幸福。劉世花說,她家位於縣城新城區和老城區的連接點,以前社區道路坑窪,晴天塵土飛揚,雨天道路泥濘,甚至許多村民家中“倒灌水”的事情經常發生。如今當地實施了城市改造,情況得到大大改善。

“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不但讓我們搬進了新樓房,還建了大廣場,前面臨河,有花有草,環境超好。”劉世花說。

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鮑家溝村,村民夏全梅說,以往“河道內外垃圾亂堆、大風一吹垃圾亂飛”的情景不再有了,偷倒、焚燒垃圾的現象也幾乎看不到了。

農村生活垃圾中轉站正在處理垃圾。人民網 楊啟紅攝

據了解,伴隨當地持續開展的人居環境整治相關工作,群眾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截至目前,通過整合資金2.24億元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場5座、生活垃圾中轉站90座。湟中區垃圾轉運覆蓋率從2019年的34%提升到了95.7%。

“村裡環境整體改善后,村民們配合垃圾轉運車統一收集生活垃圾的積極性更高了,誰不夸咱環境變化大!”鮑家溝村村委會副主任鮑佔福說著,眼裡滿是自豪。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加快推進城鄉設施互聯互通、統籌提升人居環境宜居宜業……隨著一系列推進縣城高質量發展的舉措不斷落實完善,農民到縣城就業安家的需求和縣城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將得到更好滿足,從而為持續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提供不竭動力。

       人民網記者新春走基層系列報道:

在團圓的期盼中,踏上幸福回家路

“熱”起來!看年貨消費裡的“人間煙火氣”

全力做好春節假期保供 他們堅守在一線

(責編:趙竹青、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