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登天” 中國載人航天底氣源於自立自強
圖為觀眾參觀展覽。本報記者 洪星攝
2月24日,“逐夢寰宇問蒼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在國家博物館正式開展,面向社會公眾全面系統展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歷程和建設成就。
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實施﹔2022年12月3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向全世界鄭重宣布,“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從藍圖繪夢到奮斗圓夢,幾代中國航天人用了整整30年,完成了“三步走”戰略任務,建成了自主建造、獨立運行的“天宮”空間站,在建設航天強國、攀登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增添了彪炳史冊的裡程碑。
“登天”的底氣從何而來?堅定不移走自立自強之路,是中國航天無懼封鎖打壓的“制勝密碼”。
20世紀90年代初,為搶佔戰略制高點,世界上主要航天大國都競相發展載人航天。當時,美俄等16國醞釀聯合建造國際空間站,卻沒有將中國納入其中。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實施,中國決心獨立自主建造自己的空間站。
這是一場站在不同起跑線上的比賽。一邊是美俄強強聯手,此前一共發射了9個空間站,已將上百名航天員送入太空,並實現了登月﹔而中國這邊,空間站、載人飛船、載人火箭等都還停留在圖紙之上,一切須從零開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志有句名言:“跟在別人后面把所有程序都走一遍,那樣我們就永遠落在后面。”換成如今的流行語就是:“抄作業永遠抄不出第一名。”
起步之初,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制定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1992年至2002年,我國用10年時間,完成神舟一號到四號4次無人飛行任務,全面驗証了各系統功能性能、系統間接口協調匹配性,健全完善了研制試驗組織指揮體系和相關基礎條件建設,為執行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3年至2012年,我國先后執行了神舟五號、六號、七號、九號4次載人飛行,以及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先后突破掌握天地往返、空間出艙、交會對接等關鍵技術,一舉跨越發達國家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
2013年神舟十號任務成功實施后,我國在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不到一年時間裡,密集執行長征七號、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4次任務,考核綠色、無毒、低污染的新型火箭,啟用生態、環保、開放的新發射場,建成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開展大量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突破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空間站貨物運輸、推進劑在軌補加等關鍵技術。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圓滿收官。
2020年5月,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拉開了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的序幕。從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艙發射圓滿成功開始,中國載人航天在20個月內密集實施11次發射、3次飛船返回、2次艙段轉位、7次航天員出艙任務,4個飛行乘組12名航天員接續在軌駐留,航天員乘組首次完成在軌輪換,突破掌握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空間站組裝建造、再生式環控生保等8項關鍵技術,如期建成空間站。整個過程穩扎穩打、連戰連捷,創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空間站組裝建造最快紀錄。
這條飛天之路,闖過來談何容易,掌握核心技術才能不被“卡脖子”。30年來,工程全線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先后突破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探索出多項創新方案。據統計,中國載人航天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項、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77項,專利4000余項﹔推動航天產業跨越發展,輻射帶動原材料、微電子、機械制造、化工、冶金、紡織、通信等領域快速發展,極大促進了我國科技水平整體提升。
如今,中國人的“太空家園”已經建成,中國載人航天正邁向更遙遠的目標。本次成就展上,新一代載人飛船及月面著陸器等未來載人登月主要飛行產品模型首次亮相。我們完全可以相信,中國人九天攬月的夢想將在不遠的將來成為現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水利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扎實推動新時代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
- 人民網北京2月26日電 (黃盛)日前,水利部召開2023年水土保持工作會議,就全面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堅定不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扎實推動新時代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做出工作部署。 會議表示,要錨定《關於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明確的2025年、2035年水土保持工作目標,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為要,堅持問題導向、保障民生,堅持系統治理、綜合施策,堅持改革創新、激發活力,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確保如期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 市場互聯互通新突破 多部門聯合發布橫琴前海“金融30條”
- “看到‘橫琴金融30條’提到,澳門元可在橫琴用於小額支付,真希望早點落實啊!”長期在澳門和內地之間通關往返的喬女士告訴人民網財經,目前澳門企業或者個人前往橫琴消費,多是通過澳門當地銀行按照實時匯率兌換貨幣,或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按實時匯率將澳門元兌換人民幣進行支付,如果“橫琴金融30條”落地后澳門元可直接在橫琴支付,就可以省去過往貨幣兌換的流程。 喬女士所說的“橫琴金融30條”是日前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証監會、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的《關於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橫琴意見》)和《關於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以下簡稱《前海意見》)兩個政策文件中的內容。…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