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掀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熱潮 奏響經濟復蘇強音

交通基礎設施具有投資規模大、落地見效快、綜合效益好、帶動作用強等特點,是保民生促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穩增長、擴就業的重要領域之一。
據交通運輸部發布數據顯示,黨的十九大以來,交通運輸行業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7萬億元,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網和世界級的港口群,截至2022年底,全國綜合交通網絡的總裡程超過600萬公裡。
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通知,要求各相關單位加強協調調度,做好服務保障,搶抓一季度有效施工期,加快推進項目復工開工和建設實施,確保全年建設投資目標如期實現。
2月23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2022年,全國交通運輸固定資產投資完成了3.8萬億元,同比增長6%,為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今年我們還將繼續保持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的高位運行,繼續為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加快項目建設成為穩定經濟增長、制勝區域競爭的關鍵抓手和根本所在,各地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掀起熱潮,重大工程接連開復工。
齊魯大地,小清河復航工程朝著全線通航的目標發起沖刺,將成為貫穿山東省中部工業走廊的一條綠色交通大通道﹔在山東聊城,陽谷縣獅子樓街道某項目建設工地現場,機聲隆隆、塔吊揮舞。“該項目佔地125畝,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已經建設完成,二期已完成基礎澆筑工作。目前,我們正在加班加點趕工期,力爭項目早日完工,投產達效。”該項目負責人介紹。
新春以來,長三角鐵路建設各工程項目開啟“忙碌模式”,22個在建項目的900余處施工點全面復工,復工率超過90%。今年,長三角將確保江蘇南沿江城際鐵路、金甬鐵路等5個項目按期高質量開通,穩步推進滬蘇湖鐵路、杭溫高鐵等22個重點續建項目建設,確保蕭山機場聯絡線等5個項目開工建設。
“這條高速公路去年年底剛通車,現在從大理到雲龍隻要1個多小時,比過去縮短約1個半小時。”跑運輸近10年的司機楊鑫,駕車行駛在大(理)漾(濞)雲(龍)高速公路上,感嘆著發展的速度。
基礎設施薄弱曾是制約雲南發展的“瓶頸”。如今,超過1萬公裡的高速公路、5000公裡的鐵路、15座民用運輸機場,讓雲南實現了從“山間鈴響馬幫來”到“通江達海連世界”的轉變。
全年共完成公路水路投資超1500億元,同比增長近50%﹔年底14個高速公路“13445工程”項目集中建成通車﹔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突破8000公裡……2022年,河南交通運輸領域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向交通強省建設邁出了新的步伐。2023年,河南將把持續擴大交通有效投資作為戰略重點,全省公路水路計劃投資1600億元,加快推進交通強省建設。
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機場高速公路什不更互通立交橋施工現場,橋墩部分已基本完工,整體雛形初具。隨著天氣回暖,該項目已完成復工復產各項准備工作,橋梁上部預計今年年底全線貫通。
作為承載雲嶺壯鄉致富夢想的幸福大道,公路建設依然是今年廣西交通重頭戲,全年計劃完成投資2350億元,加快建設連山至賀州等81個高速公路項目,建成平南至武宣等10條高速公路,力爭年底高速公路通車總裡程突破9000公裡﹔建成普通國省道二級公路340公裡,實現國省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78%。
當前,抓重大項目、促有效投資,成為推動經濟回穩向好的重要抓手。隨著各地擴大交通有效投資,掀起項目建設熱潮,為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提供有力支撐,再加上各地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持續發揮效應,如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涌動著勃勃生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