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江源腹地為動植物“寫生”
據新華社西寧電(記者顧玲、王艷)3日清晨7點左右,50歲的才項南加駕車到達西寧市北川河濕地公園。此時戶外溫度隻有零下6攝氏度,31隻白鷺正在冰面上棲息,有的筆直挺立,有的展開翅膀……才項南加從汽車后備廂包裹嚴實的毛毯裡拿出相機和三腳架,稍做調試后,慢慢靠近。
“前些年這裡的白鷺隻有四五隻,去年有15隻,今年比往年更多一些,昨天我拍到了50多隻……”
才項南加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的一名生態環保志願者。2012年起,他在工作之余監測並研究河南縣野生動植物情況,用鏡頭記錄著充滿詩意的家鄉。
河南縣地處黃河上游、三江源腹地,平均海拔超過3600米,黃河及其一級支流洮河、澤曲河等穿境而過,生態地位十分重要。近年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頻頻在這裡出現。
雪豹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生態系統完整性的重要標志。但雪豹活動謹慎,蹤跡難尋。2013年10月,經過林業主管部門專業培訓后,才項南加等16名工作人員在吉崗山區布設了50台紅外相機。
為掌握雪豹出現的時間和區域,才項南加花了2個月時間調查,根據雪豹活動軌跡布設好紅外相機,取回照片發現,隻拍到了雪豹的屁股,這“不完整”的照片是河南縣利用紅外相機第一次捕捉到成年雪豹的影像。
在不斷收獲經驗中,才項南加等人於2014年4月底,共記錄下16隻雪豹共83張照片。這為河南縣境內雪豹的分布區域、生存狀態、種群數量以及雪豹行為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此后,行蹤詭秘的“雪山之王”頻頻“出鏡”。與雪豹的不解之緣,讓才項南加踏上了生態環保志願者之路。
為更好記錄生態環境,才項南加拿出積蓄購買相機和鏡頭,翻看幾十頁的操作說明書﹔上網觀看課程,掌握攝影技術﹔學習動植物和鳥類專業知識,研究其形態特征和生活習性……
“哪裡發現新鳥種,我一定要去親眼看看。”才項南加告訴記者,去年4月,河南縣優干寧鎮荷日恆村和澤雄村出現“大黑鳥”身影。才項南加通過望遠鏡觀察,確定“大黑鳥”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
黑鸛是重要的環境指示性動物,對繁殖、遷徙和越冬期間的生存環境要求極高。今年元月,才項南加在河南縣轉了兩個星期,最終在托葉瑪鄉仙女湖附近發現2隻黑鸛在湖邊悠閑覓食。
“生態好不好,野生動物說了算!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頻現河南縣,這是對生態保護最好的回報。”他說。
近年來,通過水環境污染防治、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草原沙化治理等措施,河南縣境內的黃河及澤曲河、洮河水質達標率達100%,空氣優良率達95.1%,雪豹、黑頸鶴、馬麝、胡兀鷲等15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頻繁出現。
10年來,才項南加行走在高山荒野間,潛入遠離人煙的寂靜深處,用鏡頭記錄下禿鷲、白尾海雕、獵隼等野生鳥類250余種,野生動物50多種,高原植物900余種。
藍大翅鴝、灰頭鶇、翠鳥、草原雕……才項南加如數家珍,像行走的教科書般,直觀展示出河南縣的生物多樣性。
最近4年,他還用相機記錄下除禾本科外的900余種植物,再按照時間、地點歸納存檔,以豐富河南縣植物圖鑒,反映生態改善成效。
電腦屏幕前閃過一幀幀畫面,仿佛窺見河南縣的廣闊天地。“和這些動植物結伴而行,讓我感覺自己是鮮活的,記錄家鄉生態的路要不停走下去。”才項南加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