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工廠”走進國晶茶本酒 解密傳統與現代工藝相融的“釀造秘籍”

茶與酒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都佔據著重要的位置,歷經千年傳承,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與釀酒技術,各具魅力。
“以茶釀酒,兼得二者其妙”。在廣西平果,國晶茶本酒生產基地的“以茶釀酒”工藝,將傳統與現代工藝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近日,人民網“透明工廠”系列直播走進國晶茶本酒,探尋從選茶、種茶、研發、成酒再到推向市場的全流程,解密茶文化與釀酒技術創新融合的“釀造秘籍”。
進入國晶酒業的生態工廠,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天然氧吧。“國晶酒業釀造茶本酒,源自蘇軾提出的‘茶酒採茗釀之,自然發酵蒸餾,其漿無色,茶香自溢’,通過全流程的技術創新,把茶的本原和精華賦予到酒中,讓茶與酒融合,打造出新品類‘茶本酒’。”天昌集團總裁陳耀林向廣大網友介紹。
此次節目組探訪的國晶茶本酒生產基地佔地370畝,配套建設有原料處理中心、茶本酒生產車間、勾調中心、包裝車間、環保處理中心等單體,形成一條完整的“以茶釀酒”產業鏈,可年產酒3萬噸。
茶本酒的口感和香氣與茶葉的品類密不可分。在原材料處理車間,主持人通過逐一品嘗六種茶並對其名字進行“連連看”,找到了茶本酒釀造工藝的首要秘笈:選用廣西凌雲的白毫茶作為原料。“這種茶葉能夠在風味和香氣上展現出多樣性,有‘一茶千化’的美譽。”國晶酒業副總經理杜蘇峰解釋,除了凌雲白毫茶,國晶茶本酒還有另一個重要原料——岑王老山的天然活泉。該泉水質優良,呈弱鹼性,富含多種礦物質。凌雲白毫茶與岑王老山天然活泉水的結合,形成了獨特的層次感,釀出的茶本酒口感清新、回甘持久,帶有果香和花香。
國晶茶本酒的原料白毫茶產自凌雲縣的盛園茶園。綠油油的茶山層巒疊嶂,節目組仿佛置身於美麗的畫卷中。說起白毫茶,凌雲縣副縣長邵志軍自豪之情溢於言表:“凌雲白毫茶有‘色潤、毫多、香高、味濃、耐泡’五大特點,因而成為我國名茶中的‘新秀’。”
從田間到車間,如何將一枚小小茶葉的精華凝練進一杯美酒中?在全自動化的生產車間,從茶廠生產出來的茶葉經過機器人手臂和切刀傳送帶進入粉碎環節。經過粉碎,茶葉中的微量成分更好地浸出,增加酒的風味。緊接著的殺菌定濃環節,確保了茶葉中的微生物被有效消滅,同時保持茶葉的香氣和營養成分。殺菌后的冷卻處理讓茶液迅速降溫,防止營養成分被破壞,為后續的發酵和釀造做好准備﹔同時提取茶漿,集中茶葉精華,增強酒的風味和香氣。“我們希望通過嚴格的工藝流程,確保每一瓶酒都能展現出凌雲白毫茶的獨特魅力和風味。”杜蘇峰坦言。
進入發酵、蒸餾車間,廣大網友直觀地見証了國晶茶本酒重要的生產環節。在操作平台旁,杜蘇峰講述,國晶茶本酒採用液態法釀造工藝,實現了純菌種釀酒,釀造過程可控,酒體更加優雅干淨。發酵方面採用國際六大蒸餾酒相似的低溫發酵工藝,實現了對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結合的探索與創新。
生香靠發酵,提香靠蒸餾。在蒸餾車間,主持人品聞了新鮮出爐的茶本酒。不同於傳統白酒,國晶茶本酒採用西式壺式蒸餾器,利用不同物質的沸點差異,通過加熱使液體中的酒精先汽化,再通過冷凝器冷卻成液體,實現對酒精的分離。通過紫銅蒸餾工藝,不僅把不愉悅的物質剔除出去,更能通過不同器形生產出不同風味的基酒,為酒體設計留下了更大的創作空間。
天然洞藏,沉澱醇香。在第二現場凌雲縣五指山“如來洞”,有著茶本酒近3萬平米的洞藏基地。在這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酒的香醇巧妙地融為一體。天昌集團副總裁王宇向節目組科普,洞內常年恆溫恆濕的環境讓酒體更醇香,進一步提升了酒的復雜性和層次感。
先進的生產工藝,苛刻的質量控制流程,茶本酒的面世經歷了十個年頭。隨著國民生活水平和消費意識的提升,酒類消費需求也逐漸向多元化、健康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國晶茶本酒在酒行業中開辟出一條新賽道,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酒水選擇。
直播最后的專訪環節,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國晶酒業董事長陳耀宗指出,一直以來國晶酒業都有一份使命感,堅持用文化和創新引領產業發展,讓三產聯動和產業創新帶動鄉村振興。茶本酒是船,文化為帆,未來公司將持續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中國是茶的國度。茶本酒是傳統茶葉從農業走向食品工業的跨越實踐,為提升茶的附加值、拓展消費領域開辟了新途徑。不僅如此,用酒的發酵技術把茶的健康屬性融入到酒中。通過茶酒融合,茶的產業鏈得到了很好的延伸,更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途徑。”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仲華表示。
往期回顧:
人民網“透明工廠”走進雀巢咖啡 解譯芳醇香氣背后的“風味密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