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認為,企業將面臨更大匯率風險,對銀行各類避險工具有更多需求,從而促使銀行不斷創新和推出避險工具
《証券日報》記者從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獲悉,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21日報6.3864,較上一個交易日升值51個基點,六個交易日已累計升值146個基點,幅度達0.23%。
昨日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的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未來匯率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匯率變化引起的月度間損益波動隨之增加,對商業銀行匯率風險管理帶來新挑戰的同時,也對金融機構開發更多的匯率避險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8月11日,央行宣布完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價機制后,連續三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貶值2848個基點,幅度達4.66%,引起國內外市場的高度關注。
民生証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組負責人李奇霖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在經濟仍存下行壓力、資本市場波動大、美元升值預期以及央行對中間價調控力度減弱並退出常態化干預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來匯率波動或呈常態化。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認為,中間價的改革可謂“觸及了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的核心內容”,未來匯率雙向波動將成常態。對於市場主體來說,一味做單邊匯率升值還是貶值的預判意義不大,關鍵是用好工具、管好風險。
李奇霖認為,商業銀行一是要調整資產負債表,貸款業務向人民幣貶值利好較大的出口型企業和具備進口替代的行業傾斜,與“一帶一路”戰略有關的行業也因此獲益,可加大支持力度。二是匯率波動下,商業銀行因匯率波動引發的損益變化需要關注,在匯率波動較大時,企業以外幣計價進行貿易結算時可能會出現一些風險,商業銀行需更加重視風險管理。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面對匯率的波動,當前市場上用於避險的金融工具主要有遠期結售匯和期權,商業銀行和企業都可以通過期權來規避匯率風險。
針對當前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不斷加大的情況,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近日表示,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更多的匯率避險產品,建議企業進一步加強匯率風險管理,更多採用匯率避險工具,擴大人民幣結算規模,不斷增強應對匯率風險的意識和能力。
李奇霖認為,隨著客戶對外幣需求的增大,而非單一結匯的持有人民幣模式,開發更多的匯率避險產品顯得十分必要。
另有分析人士認為,匯率市場化步伐加快會使人民幣匯率波幅進一步擴大,這意味著企業將面臨更大的匯率風險,企業將對銀行各類匯率避險工具提出更多需求,從而促使銀行不斷創新和推出避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