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金融>>銀行頻道

走出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無風險誤區

周科競

2015年08月24日08:24    來源:北京商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走出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無風險誤區

近日有媒體報道,不少投資者通過銀行購買了一款理財產品,卻因為投資方經營不利而難以兌付。雖然該事件最終還未查明,但類似的事件已經為投資者敲響警鐘。

這一事件最關鍵的問題是投資者通過銀行購買了理財產品,自身認為銀行的理財產品必然會剛性兌付,但這一直都是一個誤區。7月,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曾表示,要打破剛性兌付,在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前提下,讓違約事件自然發生,培養投資者風險意識,從而強化市場紀律,消除市場扭曲。

那麼問題來了,投資者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是否能夠閉眼購買?

先來對比一下銀行理財產品和儲蓄的區別。既然銀行給出了高於儲蓄利率的預期收益,那麼投資者也必然要承擔更高的預期風險,理財產品較儲蓄更多的風險主要有幾點。

一是銀行自身的風險。根據最新的存款保險制度,當銀行經營不善破產清算的時候,投資者在單一銀行50萬元以內的存款受到存款保險的保護,但是理財產品不在被保護之列。

二是理財產品都有全部虧光的風險,雖然在大多數時間裡,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這種風險都非常低,但是理財產品合同上一定會說明這種風險,哪怕是貨幣市場基金。

這種風險曾經在2008年金融危機真的出現過。香港市場一款貨幣市場基金購買了大量的雷曼兄弟公司債券,當時雷曼兄弟屬於全球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其債權一般認為是沒有風險的,但隨著雷曼兄弟公司倒閉,其債權價格迅速跌至零元附近,貨幣基金也難逃一劫,最終無法向投資者兌付。

三是投資者常聽說的“飛單”,即少數銀行工作人員利用投資者對其的信任,向投資者推銷非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投資者有的知道這不是銀行的業務,有的不知道,最后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投資風險,一旦難以兌付,投資者將得不到銀行的補償。

筆者認為,國家已經提出打破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投資者想獲得高於儲蓄的收益,就要承擔高於儲蓄的風險,厭惡風險的投資者可以選擇國債或者大額存單進行投資理財,如果是短期不用的錢,可以選擇通知儲蓄,如果鐘情於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在購買前認真閱讀其風險條款及發生風險后的處理辦法,哪怕是在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也並不能理解為必然剛性兌付。

(責編:羅知之、李海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胡潤:浙江千萬富豪多胡潤:浙江千萬富豪多
  • 現實中的"動漫美女"現實中的"動漫美女"
  • 一張圖教你辦理離境退稅一張圖教你辦理離境退稅
  • 網購投訴暴增網購投訴暴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