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民间借贷风险凸显。当地一个颇为流传的故事是,一名乔姓商人通过自我精心包装、高回报允诺等方式,在两次酒宴间轻松从亲朋好友处融资上亿元。然而,随着当地煤矿等资源品市场价格的下行,投资者极有可能因暴富神话破灭而面临血本无归之灾。
榆林民间借贷暗流涌动,与此前鄂尔多斯、温州等地的模式如出一辙。因地方资源而快速致富的民众普遍对资本增值路径充满迷茫,纷纷选择地下融资与高风险暴利投资作为落脚点,其间蕴藏的金融泡沫亟待得到合理疏导。事实上,去年开行的温州金改已尝试推进民间金融阳光化与规范化进程,但距实质性破题仍有一定距离。
近年来,随着煤价由暴涨到回落,包括榆林在内的一批资源型城市大都经历了从喧嚣繁华走向萧条落寞的轨迹。更为关键的是,巨额财富大都因短视错配而陷入到崩盘的泥沼之中,并借由民间借贷利益链条传导至各个角落,引发社会负面情绪的爆发。
其实,在贪欲下一路走高的民间借贷利率早已埋下了风险的种子,食利者的获利源头来自于实体产业,如果其经营收益无法消化高利贷成本,那么预期中的高利息回报必然沦为“无本之木”。更何况资源品市场价格波动本就频繁无常,“利滚利”式的民间借贷迟早要遭受崩盘的市场洗礼,只是在行情上涨之时被盲目乐观的人们所暂时忽略了而已。其间,一些人借用高回报允诺、借新还旧兑现前期利益等“庞氏骗局”路径大肆募集资金,以博取更多的违规收益,给社会与金融界带来更大面积的创伤。
在广大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缺血之痛的背景下,大量社会游资却沉迷于食利游戏“火中取栗”,社会资本配置失序的局面亟待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通过金融与产业体制改革提高资本供求间的对接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温州实施金融改革,为行政力量化解民间借贷风险开辟了一块“试验田”。在温州金改中,包括建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尝试以发行私募债的方式为小额贷款公司融通资金等举措成为金融创新的亮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间借贷的透明性和安全性。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次金改与坊间的期待仍存差距,诸如主要服务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只有通过转制村镇银行、获得吸储功能才可能实现成长蜕变的梦想,然而时至今日作为其转型重要瓶颈的主发起人资质要求尚无制度松动迹象,温州金改仍然受到行政框架的较多束缚,尚难以向其他民间借贷活跃地区提供成熟的样板经验。
此外,行政垄断行业迟迟未卸下民间资本准入的“玻璃门”,而竞争性实体领域的盈利性又缺乏吸引力,是为倒逼民间资本铤而走险尝试高风险投资的一个客观因素。就此而言,国退民进的改革仍需进一步发力,以此有效激活市场活力。
民间借贷屡陷风险漩涡,亟须改革创新助其走出既有窠臼、踏上有序循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