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大師查理·芒格曾說過:“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在投資什麼,拼命擠進一個個火熱的項目。但在我看來,這些項目並非他們想象的那樣能賺錢。”
“買基金一定要賺錢,而且要買賺得最多的那隻!”很多投資者都按照如此的標准選擇基金,盲目地追求賺錢效應,過於追求短期利益。
這麼多年來我們看到投資者的“賺錢”標准一直在變,也造成了對基金評判標准的變化。隻要在某一階段基金沒有賺錢,那麼就有投資者不滿。投資者不知自己選擇的基金是否與自己的財務目標相匹配,往往將投資的目標設定為“賺錢”,而不是適合自己的,自己“需要”的基金。投資前沒有良好的心理建設,那麼無論盈虧,都會不滿意。
當在投資過程被貪婪、恐懼膠著帶來的盲目無錯困擾時,是否有想過該如何規避這種盲目性呢?從某種意義上說,隻有在事前做好合理的理財規劃,並在實際投資中始終保持冷靜、實時審視投資行為與理財目標的偏差並進行修正和約束,才能保証在資本市場的洪流中不迷失方向。
作為投資者最需要明了的是: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自己的理財目標、自己的資產配置比例。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找到什麼是自己“最需要”,而不是“最賺錢”。 (華商基金)
(責任編輯:章斐然、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