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一季度,东部地区消费者信心指数处于领跑地位,为113点,较上季度上升3点;南部地区紧随其后,为107点,较上季度下降8点;北部地区与前一季度持平,为106点;西部地区上升3点,至101点
5月22日,著名市场资讯和洞察公司尼尔森公司发布2013年一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第一季度中国消费者信息指数为108点,与2012年四季度持平,并超过全球平均水平15点(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3点)。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快速消费品市场延展到了金融和汽车领域。根据调查,一季度有42.7%的消费者投资于基金和股市。
“与前一季度相比,中国消费者的就业前景、个人经济状况和消费意愿均保持稳定,这表明消费者对中国整体经济持有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尼尔森大中华区总裁严旋表示。“尽管一季度中国消费者对个人经济状况和就业前景的乐观程度较一年前有所下降,但令人颇感振奋的是,一季度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回升至39点,这是自2010年第三季度至今9个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尼尔森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及消费意愿调查监测58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9000名消费者。消费者的信心指数高于100表示信心水平乐观,而低于100则表示相对悲观。
尼尔森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东部地区消费者信心指数处于领跑地位,为113点,较上季度上升3点;南部地区紧随其后,为107点,较上季度下降8点;北部地区与前一季度持平,为106点;西部地区上升3点,至101点。
“对于一线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显著上升,我们更愿意将这个变化称之为‘回复到正常水平’。2012年四季度,一线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8个百分点,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消费者受到中国股市波动的影响以及对个人经济状况持有的悲观情绪。而在今年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70点以上,达到正常水平,则应归功于股票市场企稳。”严旋表示。
在受访的中国消费者中,大概有62%的消费者会将可支配现金存入银行。此外,购置新衣(33%)、子女教育(43%)及外出就餐的花费(35%)在中国消费者的支出清单中位列前茅。在谈到投资理财上,尼尔森中国区副总裁庄稼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近两年来,中国消费者在投资理财上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和理性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一些新型金融产品,比如贵金属和期货交易等。庄稼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超过60%的个人流动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消费者,愿意将个人可支配收入中超过10%的部分用于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即便是今年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一季度也有42.7%的消费者投资于基金和股市。
庄稼指出,随着消费者对财富管理需求的不断升级,金融机构在提供理财服务上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转变。首先便是要使提供的金融产品更加多样化,产品线更加丰富,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加强自身的风险把控能力。其次,金融机构在信息透明度上还应该更加公开。
“目前已经有18家中资银行纷纷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未来定制化理财将成为金融机构未来发展的趋势。”庄稼强调指出。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