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2日电 (张文婷)“养老保险、健康保险未来将成为寿险业主要产品”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总裁万峰在日前举行的全球开放日上说。
8月份,保监会发布《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将放开人身保险预定利率,定价权交给保险公司和市场,将不再执行已经持续14年之久的2.5%的上限限制,普通型人身保险保单法定评估利率调整为3.5%。
对寿险业开放市场定价费率方面,万峰表示主要在产品结构、保费期限结构和主体结构三方面发生变化。产品结构方面,分红型产品将减少,固定回报产品和保障型产品将增加。费率改革政策适当降低了长期人身险业务中风险保额相关的最低资本金要求,释放出一部分资本金,鼓励险企多做保障型业务,养老险、重疾险、医疗险等保障型产品会受到重视。
保费期限结构方面,趸交保费将逐渐减少,期交保费和续期保费逐渐增加。从主体结构看,银行系保险公司将保持高速增长,很可能通过销售较高固定收益普通型两全保险,或者其他短期高收益产品不断提升市场地位。
对于推出费改新产品,中国人寿至今仍处于观望期。万峰对此解释道,尽管监管部门放开了保单责任准备金法定评估利率和改变营销员直接佣金率上限,但是并未改变营销员整体附加佣金费用率,“对于营销员来说,营销员的附加费用绝对值下降,卖保险的人积极性没有了,所以对推进费改后的新产品,很多公司都是谨慎且纠结。”
万峰举例表示,假设某款以2.5%定价利率设计的产品,原本保费为100元,在费率变化为3.5%之后,保费可能变成80元,给营销员的产品附加费用是65%,即营销员的绝对额从65元下降到52元,同时,营销员的佣金和公司的经营费用也下降了20%,“保费收入下降,营销员收入下降,卖保单的人没有积极性了这也是不利的。所以,对于几家大型寿险公司来说,推进费改新产品的决定都非常慎重。”
万峰透露,未来中国人寿的发展方式,将由规模速度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其增长方式由首年保费推动向续期保费拉动增长转变;保险产品则由理财产品为主向保障型为主、兼顾产品多样化转变。万峰表示,“下个月上海数据中心的启用,将标志中国人寿进入新的大数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