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食品價格2012年12月同比上漲4.2%,有關專家認為,在0.8%的CPI環比漲幅中,近60%來自菜價上漲的影響。食品價格上漲原因是什麼?未來將如何演變?對相關上市公司的影響又將是怎樣的?本報今日聚焦食品價格上漲,希望給出答案。
未來一月食品價格仍將走高
■本報記者 桂小筍
1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食品相關數據顯示,全國50個城市中監測的27個主要食品品種中,共有25個品種出現上漲,其中,大白菜價格以11.3%的漲幅成為27個品種漲幅之最。
食品價格逢年必漲成了規律。《証券日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物美、美廉美、華聯、家樂福以及蔬菜零售市場,從調研情況來看,雖然賣場推出種種促銷措施,但仍難以改變食品價格上漲的趨勢。
賣場皆稱未接漲價通知
《証券日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走訪了北京物美、美廉美、華聯、家樂福等賣場,從賣場情況來看,臨近年底,有不少賣場推出年貨一條街等形式的促銷,不少品牌的食用油、飲品均有買贈活動﹔而從蔬菜、肉、蛋等食品的情況來看,雖然有個別蔬菜因為特價而標為0.99元/500克,但多為不易存放的蔬菜品種﹔對於生鮮肉類,雖然賣場也有特價等優惠活動,但消費者普遍反映感覺肉價在上漲。
除賣場之外,蔬菜零售市場的價格反映則更直接。在一些蔬菜零售市場,記者詢問是否有售價為一元以下的蔬菜,銷售人員稱“大白菜是一元(每斤)”。
對此,有消費者認為,蔬菜價格上漲是因為“季節原因,天越來越冷,而且臨近年底需求量大”。
雖然多方反映食品價格上漲,但賣場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目前並沒有接到廠商的調價通知,但是否有調價的可能還不知情,正式的調價通知單沒有下來,但口頭上是否說過漲價的事則未可知。”
而另有賣場人員則稱,此前一輪接到正式調價通知為乳制品,除乳制品外春節期間未接到其它廠商的正式調價通知,且“一般過年前后都有促銷的,這個時候大家都在拼價格”。
對於食品價格不斷上漲的原因,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分析,我國食品價格在年末12月份及新年初1月份上漲已成規律,主要是兩個因素疊加所致:一方面,隨著春節的臨近,市場對食品的需求增加,而另一方面,由於正值冬季,蔬菜生長周期長、運輸難等因素使市場上蔬菜的供應減少,食品市場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食品價格上漲也就在所難免。
雞蛋價格兩月連漲6%
據國家統計局官網公布的數據,在10月的統計數據中,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中仍有部分肉、菜等食品價格較上期有所下跌,而此后即開始漲多跌少。以雞蛋為例,在統計局對2012年11月1日至10日的統計數據中,雞蛋當期價格為10.16元,而至2013年1月1日至10日的統計數據中,雞蛋價格為10.76元,兩個月時間內,雞蛋價格累計上漲6%。
而食品價格的上漲,也使得其對CPI的影響隨之擴大。國家統計局在2013年1月11日發布的2012年1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最后一個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0.8%,同比上漲2.5%,CPI環比和同比漲幅分別比11月份擴大0.7個和0.5個百分點,呈現加快回升態勢。12月份CPI漲幅擴大,主要是受食品價格特別是蔬菜價格大幅上漲影響。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解答上述數據時認為,12月份全國蔬菜價格環比上漲17.5%,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約0.46個百分點,約佔CPI環比總漲幅的57.5%,也就是說,在0.8%的CPI環比總漲幅中,近60%來自菜價上漲的影響。“據調查,12月份華北地區菜價上漲最多,平均漲幅達31.3%,個別省份接近40%,有的市縣甚至接近70%。”國家統計局官網顯示。
未來一月食品價格仍將走高
分析師認為,未來一個月食品價格仍將走高。“近一個月來食品價格的上漲有季節因素在裡面,但是流通環節多也是其價格上漲的重要推手,尤其是蔬菜。考慮到節日效應的影響,未來一個月內食品價格恐將均在高位運行,節日效應的影響難以消除,未來政府若想阻止食品價格繼續上漲,隻能在壓縮流通環節、減少流通費用方面下功夫。”向健軍稱。
2013年初,商務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採取措施穩定鮮活農產品市場供應的緊急通知,要求按照國務院相關規定,使農產品流通領域能夠有更多支持政策。
如此一來,流通費用在農產品價格的“最后一公裡”中所佔價格因素是否會因此減弱?向健軍認為,國內流通費用依舊是農產品價格較高的重要因素,當前國內農產品流通的成本是20%-25%,是國外的3倍左右。當前國家已經意識到農產品運輸中流通環節過多的問題,並通過制定促進農產品集約化、發展農超對接等政策來加以引導,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有一定的偏差,未來還需要繼續摸索。
此外,向健軍分析,從全球范圍來看,食品價格走高是必然趨勢。其一,隨著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大力發展經濟,全球范圍內耕地呈現出逐漸減少的態勢,雖然農業生產技術在進步,但是耕地減少的速度高於技術進步的速度,並且日益膨脹的人口數量使農產品的供應更加不足﹔其二,農產品是諸多加工類食品的原材料,原材料的緊缺迫使加工類食品的價格不斷上漲。
對此,《証券日報》記者拔打多家農產品上市公司欲詢問目前是否有成本壓力,及公司春節前后的價格政策等原因,而公司則表示目前不便發表言論。
不過,向健軍認為,在這種國際大環境之下,登陸資本市場的農產品企業生產成本必然走高。因此建議:“其一,提高農產品種植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對企業生產成本的小幅降低是有利的﹔其二,延長產業鏈,涉足農產品加工業務,如此不僅可以降低農產品的銷售風險,也可借助原材料優勢涉足利潤更高的加工業務,有利於企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