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委會稱中國鋼企獲補貼 中方要求終止調查
專家表示,警惕“摩擦”升級為“貿易戰”
山雨欲來風滿樓。這是中國鋼企得知歐委會認定補貼成立這一消息時的真實感受。對於歐盟對華有機涂層鋼板“雙反”案的最新進展,中國商務部16日公開回應表達不滿,稱將密切跟蹤進展,並保留在世貿組織法律框架下的權利。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指出,歐委會如果採納了征收反補貼稅的建議,不僅對我國鋼鐵企業是個打擊,還將波及到以鋼鐵為原材料的下游企業,包括家電和汽車。更值得關注的是,近期歐盟多項攻擊性貿易舉措均指向中國,這將為2013年的中歐經貿關系增添壓力,須警惕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為貿易戰。
發難
對華密集出台強硬貿易舉措
針對歐盟委員會對華有機涂層鋼板進行“雙反”調查一事的最新進展,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6日在例行發布會上公開回應稱“中方已向歐方提出了書面抗辯意見,並強烈要求歐方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尊重事實和証據,撤銷不合理的裁決意見,終止該案調查。我們將密切跟蹤該案的進展,並保留在世貿組織法律框架下的權利。”
就在前一天,英國《金融時報》披露了一份來自歐委會的報告,該報告指責中國政府扶持本國有機涂層鋼材生產商,使其得以低於市場價格獲得原材料,還認定中國涂層鋼生產商受益於用地、用水以及貸款等方面的其它政府補貼。報告建議,征收最高達50%的反補貼關稅打擊中國涂層鋼板進口。
這份報告將為歐委會接下來的制裁提供行動依據。歐盟委員會將於本月向歐盟成員國提交這份報告,屆時必須決定是否應對中國進口商品正式採取行動。
“歐委會如果採納了報告征收反補貼稅的建議,那麼不光對我國鋼鐵企業是個打擊,還將波及到我國以鋼鐵為原材料的其他下游企業,包括家電和汽車。”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 T O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進入2013年,歐盟延續了去年對華貿易的強硬風格,新出台的多項攻擊性貿易舉措均指向中國。
近日,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對歐盟反傾銷基本法關於市場經濟待遇調查的規則進行了修改。業內人士指出,修改后的規則極大地降低了中國企業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幾率,這是歐盟在反傾銷市場經濟待遇政策上的一次重大倒退。目前正在進行的歐盟對華光伏反傾銷案走向也可能受到影響。
歐盟還連同美國向W T O對中國政府限制其他原材料出口的做法提出了抗議,並在醞釀發起涉及華為、中 興 等 企 業 的 電 信 設 備 領 域 的 調查。此外,歐盟陸續提高了汽車、化學品、玩具、服裝等多個領域的進口門檻,對中國相關行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競爭壓力。
“近兩年來,歐盟對華強硬貿易政策呈現出強度加大、規模增多、涉及的敏感議題也在增多的特點。歐盟的一系列舉動均使得中歐經貿關系承壓。”一位業內人士說。
根源
“再工業化”成貿易保護托詞
“歐盟之所以密集發難中國出口,根本上還是為了保護本國產業,順利推進其再工業化戰略。”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2012年10月,歐盟委員會發布了一份新產業政策通報,正式提出通過“新工業革命”逆轉工業比重下降趨勢,至2020年將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目前的15.6%提升至20%的“再工業化”總體目標。
白明分析指出,目前歐洲經濟還未走出債務危機,而且如果說歐債危機前期症結主要是財政貨幣政策問題,那麼到了后期,實體經濟的內生動力、通過制造業的振興發展解決就業,就成為了更加突出的要解決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盟尋求新的發展路徑,高調推進其“再工業化”戰略,貿易政策目標轉而為“再工業化”戰略服務,“貿易自由化”也自然被“鎖進了櫃子”。
“而近年來在一些競爭行業發展迅猛的中國,也就被視作威脅歐盟產業競爭力的對手,成了歐盟貿易政策瞄准的目標。”白明說。
以鋼鐵行業為例,據了解,歐盟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鋼鐵生產市場,鋼鐵業佔歐盟G D P比重的1.5%左右,27個成員國中有23個國家的鋼鐵工業佔據重要產業地位。
2012年,鋼鐵需求下跌,產能過剩日益凸顯。據歐洲鋼鐵聯盟統計,歐盟鋼鐵年產能約為2.1億噸,而實際需求僅為1.5億噸至1.6億噸,產能過剩達25%。歐盟鋼鐵巨頭業績下滑明顯。去年以來,歐洲鋼鐵聯盟數次向歐盟投訴稱,推動歐洲市場從中國進口鋼鐵產品激增的背后是中國政府的補貼,這有違公平。
汽車工業在歐盟經濟中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近年來隨著歐債危機造成歐洲經濟持續低迷,歐洲汽車市場嚴重萎縮,汽車制造產業陷入困境。歐洲業界認為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很大。
2013年1月4日,歐委會公布,對部分汽車執行“歐6”排放標准的法規已從2012年12月31日起正式生效。歐盟以前的相關排放標准都是以指令的形式發布,需要成員國將其內容轉換為國內立法。“歐6”排放標准直接以法令形式出台,歐盟各成員國自“歐6”排放標准的法規生效之日起就必須執行。
業內分析指出,這一新標准,既是歐盟在債務危機下“再工業化”的重要舉措,也將對中國汽車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競爭壓力。
趨勢
仍將圍繞“補貼”頻繁出招
就中歐貿易出現的摩擦,歐盟駐華大使艾德和在16日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歐貿易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往來,當然會存在一些摩擦點,但“有些人說是‘貿易戰’,我不接受這種說法。”
中國海關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歐盟繼續保持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的地位,而歐盟第一大出口市場的地位被美國取代。
不過,展望今年的中歐經貿形勢,多數專家表示不容樂觀,認為整體仍將趨緊。尤其是在量化寬鬆大背景下的2013年,匯率戰、貿易戰的風險可能進一步加劇。
屠新泉對記者表示,歐洲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再工業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再加上貿易保護行為往往存在“慣性”,綜合考慮,今年中歐之間仍將充滿摩擦。
專家還指出,今年“補貼”問題將是中歐雙方貿易爭端的焦點。
事實上,2011年歐盟就開始對華“補貼”問題頻繁發難,近來愈加強勢。2011年5月,歐委會決定對原產於中國的銅版紙征收高額的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這是歐盟首次揮舞起“反補貼”的大棒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2011年年初,歐盟執委會和歐洲最大的企業游說團體———BusinessEurope開始牽頭調查中國出口信貸政策。隨后,歐盟對中國地方政府補貼証據的搜集也開始密集展開。
2012年5月,歐盟修訂了貿易防御體系,計劃繞開產業申請將自行調查合法化的內容。這一引發巨大爭議的內容為歐盟強化貿易制裁鋪平了道路。目前,歐委會正在試圖將對中國無線通訊設備自行立案調查作為此項特權的第一項“試驗”。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有些西方國家認為中國企業的發展競爭力來自政府補貼,這是一種偏見。隻要自己國內出現困境,就盯著中國不放,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事實上,很多所謂的“補貼”都是中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歷史結果,並不是非法違規的主觀補貼。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