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號!限號200位!”昨天早上6點多,蕭山建設三路上的杭州國際珠寶城門外,已經有10多人在排隊等候開門,足足比營業時間早了近3小時。
這些大多手拎名牌包、打扮入流的排隊者,是從各地趕到這裡進貨的金店老板,他們清早趕來的目的就是能盡早拿到一個號子,以便能順利地批發到更多量的黃金首飾。“現在這個情況,誰能拿到貨,誰就是大爺。”人群中,一臉倦容的祝曉偉(化名)不時打著哈欠,“多大的老板,這幾天也都得乖乖等著分貨。”
與此同時,在10多公裡之外的蕭山瓜瀝鎮,省內規模最大的黃金首飾加工企業之一,杭州航民百泰首飾有限公司的加工廠門外,同樣雲集了各地來的“金老板”。
4月12日,國際現貨黃金重挫至1476美元/盎司,這是2011年7月以來的低位。從那天開始,金條、金項鏈、金戒指、金耳環……一切與黃金有關的產品被瘋狂搶購,不僅是“櫃台被‘搶’空”,在上櫃之前就已經搶上了。
金店老板清早搶號
每天隻能進到幾十克黃金
昨天早上8點多,杭州國際珠寶城的停車場裡,已經沒有空車位。除了“浙A”開頭的本地車之外,更多的是“浙G”、“浙J”甚至“蘇”開頭的豪車。
作為華東地區黃金珠寶交易的重要市場之一,杭州國際珠寶城即使在開業那天也沒有最近這麼熱鬧。祝曉偉在人群中被擠得撞來撞去,市場傳來的消息更讓他緊張。幾家主營黃金產品的店鋪早已高挂“免戰牌”,中金黃金門店上張貼著隻給自家門店供貨,不對外批發銷售﹔夢金園等店鋪內櫃面上的黃金首飾都已賣空。
事實上,周二以后,店內的庫存都已銷空,門店也在等總部的發貨通知。
祝曉偉在排隊等著在本地有加工廠的杭州航民百泰首飾有限公司展廳的開門,這家省內“金老板”進貨的主要加工企業,這兩天也在展廳門口貼上了“限號200位”的通知。
早上9點多,排到號子的“金老板”們拿著自己的號子,端著一個紅色的方盤子,交給櫃台內的業務員,業務員們則開始取出黃金首飾,隨機分發到各個盤子裡。“分到什麼品種,多少份量,都完全憑運氣。”之前一天,祝曉偉隻分到一隻金手鐲和幾個金耳環,加起來的份量不過52克,還不夠他店裡幾分鐘賣的。
這已經是祝曉偉第5天到市場裡來排隊進貨了,而之前他的進貨周期是一周一次或兩周一次。“每天早上4點多起床,從義烏趕過來拿貨,最多一次拿到120多克。”此前,他還沒碰上過限購的事。
加工廠邊安營扎寨
“黃牛”現場加價轉手
杭州航民百泰首飾有限公司位於蕭山瓜瀝鎮的加工廠,這裡還要熱鬧。加工廠門口和附近的賓館周邊,所有可以停車的位置都停滿了車,保安告訴記者,很多車已經好幾天沒挪過位置了。
“我已經在邊上的賓館裡住了一個星期了。”來自台州臨海的王宏(化名),在當地有幾家門店,店裡10多公斤的黃金首飾庫存基本賣完了。在王宏入住的賓館裡,幾乎全是來自各地的金店老板。
從早上9點多鐘開始,老板們圍著展示櫃,拼命地向裡面的業務員吆喝著:“這貨我要。”不大的銷售中心,被數百位批發商擠得顯得有點逼仄,焦慮的情緒不斷蔓延。王宏幾乎逢貨必要,他說,如今能拿到貨就等於賺錢,即便賣不出去,今后也可以拿回加工廠,加些手續費重鑄,總比拿不到貨強。
早上10點左右,國際金價和上海黃金交易所最新的價格出爐后,這些金老板們才會關注今天拿貨的價格。隨后,每個人迅速掏出手機,向門店發出調價指示,在批發價的基礎上,少則加價10~20元/克,多則加價30~50元/克。
中午11點左右,分貨逐漸結束,金老板們開始查看當天的“戰利品”。有的人驗好貨后,直接變身“黃牛”,每克加價10~20元,向身邊的其他批發商倒手轉賣。“完全是無風險獲利,當然加工廠是嚴格禁止的,但是人太多誰也管不過來。”一位批發商說,這幾天進貨品種完全沒有選擇權,批發商之間按份量、以物易物交換產品很常見。
加工企業:
限購出於無奈
“每天拎著一大堆的黃金首飾分貨,看到金子都有點神經衰弱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加工廠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每天在一大群客戶的“圍堵”和吆喝聲中點貨、分貨,身邊充斥著抱怨聲、哀求聲,還要不時接電話拒絕一些老客戶要求多分點貨和第二天留貨的請求,“這樣的狀態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星期了,春節前的採購旺季,來的批發商也隻有這兩天的三分之一。”
“你們為什麼要限購呢?是不是想多賺點。”一些批發商的謾罵,讓航民百泰的企業相關負責人朱先生很無奈。他說,企業的加工能力是固定的,現在來採購的批發商至少是平常的3倍,企業的加工能力完全沒法滿足所有人,限購也是無可奈何。
一位大採購商也表示,加工廠即便有庫存,也是在暴跌前儲備的,那時候的金價比現在高出一大截,如果大批量生產卻按照目前的價格銷售,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加工廠自然沒積極性擴大產量。
除了航民百泰之外,省內另外一家大型企業、上市公司明牌珠寶副總經理尹阿庚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專櫃的銷量突然間都增長了七八倍,工廠每天都在加班加點,各地來的加盟商、經銷商都等在公司裡。
“每天早上4點多起床,從義烏趕過來拿貨,最多一次拿到120多克。”此前,祝曉偉還沒碰上過限購的情況。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