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精神的传承
“文革”之后,祖辈留下的值钱东西都已流失,别看韩硕如今生活像一个真正的老北京人,但却也说不出自己家里能算上“传家之宝”的一样东西。虽说祖上当差做生意,着实有过不少值钱东西,但传承下来的“值钱”东西,如今只剩下落实政策后要回的几间房子。
“我已经很感谢祖宗了,把这些东西留给了我,让我们这辈人仍然生活得挺幸福。可话说回来,当年我在姥爷身边受的那种熏陶,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无论祖辈给我留下了什么,即使什么都没有,我仍然应该尊敬祖先。”
“我姥爷当年用六根金条,在永定门外置办了一些房产。早年他老人家架子很大的,吃饭的时候,他面前的四菜一汤摆好,他尝出可口的放在眼前。剩下的人坐定开吃,他可以给你夹菜,可是谁都不能主动去动他面前的两盘菜。若是今天没有可口的,他站起来就掀了桌子,我爸马上到厨房,重新炒合他口味儿的菜。”
但那时韩硕只知道姥爷是拉平板车的,因为公私合营的时候家产充公,而“文革”的时候,姥爷出身不好受到连累,最终成了机械厂的三轮车工。“可即使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姥爷仍然坚持给我讲过去的礼仪风土,教我祭祖的程序和每个程序的意义。”
许多年之后,韩硕明白了,这种宠辱不惊,正是一个在帝都生活了一辈子,早已见惯荣华富贵和落魄的北京人的精神。“我想起小的时候,姥爷跟别的人聊天说到这些老北京习俗,也并不太刻意去叫我过来听。恰恰是他这种传授方法,让我从小就不反感去接受这些看上去已经过时的文化。当我长大以后从事民俗的工作,再回想起从他那里传承的这些东西,才理解了他的苦心。将来对我的孩子,我也是这个态度,虽然希望你掌握好,但绝不强求你去学。”
传承 是件挺难的事
“静坐常思己过,当众无论人非。”这十二个字,是姥爷留给韩硕的座右铭。等女儿长大了,韩硕自然不会少叮嘱女儿这句话。
但连韩硕自己都发愁的事情是,很多老规矩老传统的民俗,今天虽然都是文化,但除了极少数的时代剧能用上,早已没有发挥的土壤。我们的生活相比百年以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是,《白事会》相声谁都听过,里面‘鹰武鹰翻鹰照鹰’这句词,又有几个人知道它的切实含义呢?这是用鹰打猎的场面,骑射游猎是满族人的生活传统,这里面说鹰,描写的是死人在世时候打猎的场景。这段相声既然是经典,现在还有那么多人在说它,你能说这文化是没用的吗?”
早年听老人讲述这些东西的时候还有个规矩,如同听故事,不需动笔,必然能记在脑子里。后来,“也怕自己忘记很多东西,就开始动笔了。”韩硕将这些东西,整理出了几十万字的文稿,也编写过剧本。潜移默化的生活精神,作为父亲的他,在女儿的成长中,就能让女儿感受到。但如何将这些难以找到土壤的老北京文化,这几十万字的东西传承下去,却是连他自己也觉得困难的一件事情。
其实这也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困难,整个民俗界,都面临着这个问题。过年时候的各种规矩,能让年幼的女儿耳濡目染,在韩硕眼里,这已经算是难得的“传承”时机了。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