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报告建议建立社会保障财政预算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公正分配社会财富的根本性制度保证,它能够解除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并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总干事郑功成在谈及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时做出上述表示。收入分配改革攸关国家、企业与个人之间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不同社会群体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合理调节,是促进经济转型和经济社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2012年8月2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的公告,审计结果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累计结余3.11万亿元,资金总体安全,基金运行平稳,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通过全国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促进和强化了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对确保资金安全、规范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积极作用。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郭士征指出,社会保障是改善收入分配结构的关键因素,在收入分配结构转型中,社会保障的作用非常独特。由于社会保障的导向是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因此在收入分配中,对“提低促中”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对促中方面。无论是社会救助还是社会保险、社会福利,都通过收入垂直再分配调节,使国民收入中高收入向中低收入流动,为改善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做出贡献。
而对于社会保障能否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宋宝安则指出,社会保障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首先,作为社会保障执行主体的政府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支撑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其次,社会保障覆盖面必须要广泛,覆盖面的广泛程度是社会保障能在多大程度和多大范围内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前提条件。第三,要努力协调社会保障投入水平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和群体之间等的差距。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褚福灵也指出,在初次分配基础上,以扶贫济困为己任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发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社会保障是扶贫济困的制度安排,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社会保障通过何种方式来调节收入分配,宋宝安指出,在发挥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方面需要动用国家力量,通过社会救济等项目来调节收入分配,增加低收入者的待遇水平;通过社会保障项目进行再分配,特别是通过社会保险项目进行再分配;针对不同人群提供社会福利的不同途径。
与此同时,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2年《社会保障绿皮书》中认为,基于目前社会保障财政投入总量不足、投入不均衡的现实,未来需要完善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机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建议建立社会保障财政预算。
对于未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改革,《社会保障绿皮书》认为,未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与衔接,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二是针对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分割与城乡差距较大的现实,未来需要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筹资机制,对中低收入人口和贫困人口给予特别支持。四是要建立科学的社会保障待遇补偿机制。五是完善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应该在坚持总体待遇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时,建立差异化的待遇调整机制,重点提高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使之向社会平均水平看齐。
此外,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针对社保改革所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五年社保改革重点应该是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障可持续性。郑秉文还提出了改革的主要路径:第一,启动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改革,增强公平性;第二,行政人员成本应该列入基金成本,扩大社保队伍;第三,调整各项制度参数,提高财务可持续性,包括调整提高退休年龄的参数;第四,引入市场因素。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