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面临空前的“财政焦虑”--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滚动

中国经济正面临空前的“财政焦虑”

2013年05月17日09:07        手机看新闻

  面对财政收入下降,而财政支出则保持近乎刚性的较快速度增长的局面,保财税将成为政府的一项硬举措。而从短期看,并没有特效药,这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要面对的艰难转变。从中长期看,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或许是有关专家提出的“后土地经济”,这想必是中国经济真正可持续的出路。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低迷的4月经济数据时,财政部发布的4月财政收支情况也很不理想。4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431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657亿元,增长6.1%。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357亿元,同比下降2.2%;地方财政收入(本级)6074亿元,同比增长14.7%。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0169亿元,同比增长7.9%。

  财政部表示,4月中央财政收入延续3月同比下降态势,主要是受企业所得税增幅很低、进口环节税收同比减少、去年同期清缴石油特别收益金收入入库较多以及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主要是房地产成交额大幅增加带动相关地方税收相应增加。

  无疑,财政收入放缓,与缺乏亮点的宏观经济数据有关。尽管4月工业生产增速较上月低位小幅反弹,但仍略逊于市场预期;对经济拉动作用较大的投资增速亦不如预期——国家统计局13日公布数据显示,4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8%;前4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微幅放缓至同比增长20.6%;发电总量同比增加6.2%。这些数据与此前的先行指标PMI表现比较吻合,验证中国经济弱复苏的判断。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减少就很自然。

  值得关注的是,财政增收在放缓,但财政支出却依然保持较快增速。4月,全国公共财政支出9308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422亿元,增长18%。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1588亿元,同比增长10.5%;地方财政支出7720亿元,同比增长19.7%。民生等领域是支出的重点。

  多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保持了20%至30%的持续高速增长,2011年增幅也高达24.8%,2012年增幅降为12.8%,仍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在今年的预算中,全国财政收入126630亿元,增长8%,增速降为个位数。但4月的财政收入增长明显低于8%,中央财政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可以判定,财政收入低增长将成为常态,今后将处于与GDP平行或略高的水平。与此同时,由于民生问题历史财政收入从高增长阶段下降到低速增长阶段,财政支出则保持近乎刚性的较快速度的增长,财政收支的一消一涨,加大了中国财政平衡的难度和压力。新任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今年“两会”后不无担忧地表示,“现在财政支出增长非常快,收入今后我估计就是一位数的增长,不太可能出现超规模的增长。这方面国内的压力真是实质性的压力。”而楼继伟真正担心的,还是中国财政赤字规模的迅速扩大。今年全国财政预算赤字达到创纪录的1.2万亿元,比上年实际水平大增50%,赤字率为2%左右。赤字扩大的趋势与“稳定平衡的强大财政”的目标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财税收入增长放缓对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有“切肤之痛”,尤其是一些情况严重的地方政府甚至有可能“揭不开锅”。地方政府财政遭遇困境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与宏观经济周期有关,冬天来了,万物萧瑟;二是与房地产调控有关,调控打破了地方政府熟悉的“土地经济”模式,掐住了地方的一大财源。

  对地方政府来说,财政压力很可能激化出更为严重、更现实的问题。比如,“营改增”后,地方政府收入可能出现变数。随着“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大踏步推进,越来越多的试点企业反映税负明显减少。据了解,如果“营改增”在全国推开,全国税收净减收大概超过1000亿元。地方财政由此受到的影响不小,作为地税的营业税没有了,而增值税是中央地方共享税,地方占25%的比例;从短期看,试点行业整体税负是下降的,地税收入也会随之减少。结果是企业税负减少了,中央财政收入增加了,地方政府没钱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必然导致非财政收入的增加,也会出现地税多征税、从严征税情况。数据显示,4月,土地增值税244亿元,同比增长30.5%;契税316亿元,同比增长69.2%;城镇土地使用税198亿元,同比增长16.9%。地方非税收入在4月达1062亿元,同比增长7.7%。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营改增”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被打了折扣。再加上地方政府没有发债权,在财政压力之下,地方政府还有可能出台很多畸形的政策增加收入。

  经济增速放缓,也给就业形势蒙上阴云。今年一季度就业数据显示,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42万人,高于2011、2012年同期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1%,与去年底持平。仅从数据上看不出多大问题,但最新的市场迹象显示,裁员开始蔓延至相对稳定的外资白领,失业开始露出恶化的苗头。更需要引起警惕的是,我国还面临一场就业危机。中国的就业危机有两大问题与国外失业危机不同:就业矛盾中最难办的是新增就业问题,新增就业矛盾中最难办的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据报,去年毕业的大学生到目前还没有被就业市场完全消化,而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将再增逾700万,这对新增就业市场来说将是极大的压力。宏观经济放缓和部分行业不景气让眼下找工作的难度显得比往年更大一些。北京、广东、上海等地毕业生签约率的走低印证了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

  总之,目前,国内在经济上多种矛盾并存,各方面都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形势。保财税将成为政府的一项硬举措。那么,如何缓解这种“财政焦虑”?短期来看,并没有特效药,这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要面对的艰难转变。而从中长期看,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或许是有关专家提出的“后土地经济”,这想必是中国经济真正可持续的出路。

  (周子勋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

(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关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