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IPO被否 名雕装饰携重重问题二次冲关--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滚动

首次IPO被否 名雕装饰携重重问题二次冲关

2013年07月03日09: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

  2011年,名雕装饰首次冲击IPO,但因公司业务分布不均衡,业绩持续增长能力遭到质疑而不幸失败。然而两年后记者再次发现了名雕装饰的上市身影,那么针对两年前发审委对公司的质疑,如今公司又有多少改变呢?对此,记者电话联系名雕装饰总部进行了解,但其深圳总部工作人员先是告诉记者负责人没在,随后又表示不知道谁负责此事,要询问一下。

  第二天上午,记者果然接到名雕装饰深圳客服的电话,但客服却首先询问记者是否装修的瓷砖掉落,待记者告知采访要求后客服表示会转达相关人员。然而截至发稿时止,名雕装饰仍无明确答复。

  业务不均衡与行业隐忧令首次IPO被否

  2011年7月22日,证监会在其网站发布《关于不予核准深圳市名雕装饰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的决定》。证监会发审委表示,名雕装饰的业务主要涉及深圳、东莞、中山等地区。2010年,其在深圳地区的17家经营网点收入占比超过71%,广东省内其他地区的12家经营网点收入占比约29%。而当年名雕装饰的募资项目还将用于新增6家深圳直营分公司和18家广东省内其他地区直营分公司。结合其从事住宅装饰业务,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竞争较为激烈,发审委认为名雕装饰在能否有效开拓异地市场和持续提高盈利能力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否决了名雕装饰的上市申请。

  一位接近当年为名雕装饰IPO保荐方广发证券的知情人士坦言,“装修行业门槛较低,且同规模竞争公司较多,另外其地域性和排外性强烈,且装修行业不是简单的复制,不同地区的装修风格会有较大差异,故上市后跨地域扩张业绩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大,成本会进一步上升,盈利能力值得商榷。” 此外,由于家装业务模式的问题,其结算收款和采购付款的现金比例太大,无法确保收入成本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营业收入也存在难以规范的情况。

  据了解,国内建筑装饰行业主要分为两块:公装业,包括酒店、写字楼、政府办公室、医院、学校、车站等公共场所的装修装饰,还包括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装饰;家装业,主要是家庭、住宅精装修。名雕装饰的业务即属于后者,而根据建筑行业近几年的发展规划,家装领域的增速下降的十分明显。

  有投行人士就曾表示,虽然整体楼盘市场相对较好,但家装业本来就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个体家居市场就更是差了。再考虑下游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不确定性,发审委给出行业前景不明的结论也是合乎情理的。

  关联公司亲属代持股份 名雕装饰涉嫌“利益输送”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名雕装饰被否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其内部存在股权归属不明,有股权代持的嫌疑。

  名雕装饰招股书显示,公司于2008年年底改制,2009年11月19日,名雕装饰2009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关于公司增资扩股的议案》,自然人陈奕民认购59万股,认购价格为19.04元/股。认购完成后,陈奕民持有名雕装饰5%的股权。

  而陈奕民的实际身份为宜华集团董事长刘绍喜的妹夫。招股书信息显示,陈奕民2001年至2006年在宜华集团工作,2007年至2010年任宜华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现任宜华地产董事兼总经理。

  目前,宜华集团旗下已拥有宜华木业、宜华地产两家上市平台,且正好分为名雕装饰的上下游。虽然后者招股书并未披露与宜华集团存在任何关联交易,但选择让陈奕民代集团持股,仍令人遐想。

  有保荐人士表示,企业在上市前引入上下游作股东,是一种实现利益捆绑的激励机制,虽有效,但往往容易引起监管层的特别关注。监管层会重点核查关联交易的公允性,是否存在利益输送、业绩注水嫌疑,且即使没有,监管层也会觉得企业在产业链内地位不高,对上下游有依赖嫌疑。

  作为上市公司高管的陈奕民参股拟上市公司,且达到了一定数量(发行前总股份的5%),其所持有的股份是归属于自己还是归属于宜华集团或是宜华地产,这其中存在疑问,具有代持的嫌疑,而这在招股书中未有明确说明。 (记者 顾广澈)

(来源:中国经济网)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