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结婚份子钱飙涨 感情储蓄成"烫手山芋"--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滚动

各国结婚份子钱飙涨 感情储蓄成"烫手山芋"

2013年07月10日15:57    来源:国际在线    手机看新闻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美国女子坦妮娅日前参加了一个朋友的婚礼,她和男友一同随礼100美元。没过几天这位朋友就通过社交网站发私信抱怨她的随礼太少。坦妮娅也有自己的苦衷,刚参加工作的她还背负着巨额助学贷款,100美元已是自己所能承担的极限。

  这种出钱不讨好的事情,着实让世界各国的人们觉得随礼难。在韩国,每年春秋季是“随份子”的高峰期。据韩媒4月报道,一项调查显示,韩国人结婚礼金平均会送6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30元),关系好的涨至10万,近七成韩国人认为送结婚礼金是负担。

  面对“红色炸弹”,英国人关注更多的不是“腰包”而是“面子”。据统计,英国人参加一次婚礼的平均花费是440英镑(约合人民币4000元),大概相当于一周的薪水。这笔钱的3/4都用于服装打扮,只有100多英镑是赠送给新婚夫妇的礼金。不过,按照一个人平均每年参加5次婚礼计算,相当于一个多月的工资就打水漂了。

  考虑到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一些英国年轻人提出了趋简的“随份子”方式。英国小伙子麦可思说:“我的朋友会去开一个账户,所有宾客可以自愿存一点钱,作为他们度蜜月的基金。”

  严谨务实的德国人则愿意直接将礼金折成实物。新人会在婚礼前数月找一家自己喜欢的百货商场挑选结婚所需用品,然后拟好清单,注明价格发给亲友,便其赠送。

  在同样十分重视婚礼的巴基斯坦,社会人士纳其诗布罗西表示关于赠送结婚礼金的习惯,“有一些社会期望和压力在起作用。我们偶尔也会听到有人因此陷入财务困境的消息。”

  可见,无论何处,不请自来的“红色炸弹”都让人们陷入情理和经济的矛盾中。“随份子”本是亲朋好友间沟通情谊、传达祝福的手段,但“礼多人不怪”的现状却让它失去本来的感情意义。只有量力而行,不拘形式和数量,将真情包裹其中,才能让人们把“份子钱”送得舒心,使得开心。

中国婚礼份子钱30年变迁

  30年前被面、毛毯都是“份子钱”

  李先生是上世纪80年代结婚的,他告诉记者,1982年那会儿结婚不讲究什么“份子钱”,亲朋好友往往送些有纪念意义并且比较实用的礼物。

  “比如有的亲戚送的是毛毯、毛巾被,有的朋友送一对漂亮的漱口杯子,长辈送一套紫砂茶具,还有送四件套的等等;如果是礼金,也就2块钱、3块钱、5块钱的,最多不会超过10块钱。”李先生回忆,家中沙发上铺的毯子就是当年结婚时亲友送的,价格不高,当时也就3块钱左右,但质量很好,一直用到现在。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生活条件好了,工资拿得比以前多了,份子钱就普及开了,但印象中一般也就是几十块钱。”李先生表示。

  现在“份子钱”200元起步

  转眼30年过去了,人们的工资从原先的几十元涨到了现在的几千元,“份子钱”似乎也远远跑过了CPI和刘翔,少则翻了百倍,多则涨了千倍。

  记者从多位“85后”结婚者中了解到,目前南京出席婚礼时,“份子钱”起步价基本定位在200元,即便有事来不了的,也会托朋友带来至少200元的份子钱,也就是说,南京“份子钱”已经最少翻了100倍。

  而对于同事朋友中关系比较好的,一般会给400元,关系更亲密的会给600-800元,领导给下属红包一般是600元起步。当然,如果关系特别好的,也可能送1000元,或加送特别购买的礼物。

  至于亲人中长辈送给晚辈的结婚礼金,那就会更多,一般都是一两千元起步,关系很亲密且家庭条件好的,也可能给出万元红包,比30年前增长逾千倍。

  特色结婚礼物彰显情谊

  “份子钱”固然传递心意,但有不少亲友精心为新人挑选的礼物也寓意深刻,饱含祝福的浓情,让新人感动难忘,这些都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新婚一族林女士就收到了闺密的一对檀木梳礼物,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更让她感动的是闺密夹在礼物中的一段话:“11年了,从那节物理课我坐在你后面开始,一路走来,感谢陪伴!你结婚了,还要当我的闺密,永远当我的闺密!最好的祝福都给你!”林女士的另一位好友精心选购了一份中国风的水晶饰品,造型是凤冠霞帔,十分独特美丽。

  小夫妻“份子钱”处置有别

  “份子钱”是亲朋好友们的一份心意,如何打理“份子钱”,则成了新人要面对的第一个理财问题。记者看到,网友们对这笔“天降之财”的处置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准备用来交婚宴尾款,有的预备拿去度蜜月,有的准备存银行以备不时之需。不过,总结下来,“份子钱”巧打理少不了下面几步。

  首先是逐一记录。这些钱今后是要以不同方式进行“还礼”的,因此新人首先是要把送红包的来宾的姓名、金额、身份作一个记录,对资金来源有迹可循,以便将来参考。

  其次是处置有别。对于结婚当日双方父母给的“改口费”,虽然在今后的生活中以孝顺老人的各种方式报答父母,但这个红包是不用归还的。但亲朋好友送的红包则要考虑到,不久可能亲朋好友也要结婚、生子等,需要礼尚往来还上人情。因此,“份子钱”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可视作小两口的固定资产,一部分则是机动的,随时可能有变化。

  最后是合理安排。对于父母给予的资金,可以在银行作定期储蓄。特别是家中一般需要留足相当于6个月工资的流动资金,银行存款随时可支取,能满足这一需要。不妨将这部分资金再细分成三个月定存、一年期定存,进行阶梯存款。接下来,其余部分资金,如果比较多,可拿出一部分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短期理财产品可选的期限从几十天到3个月,目前年化收益率能达到4%-4.5%。

  30年来婚礼“份子钱”演变

  1982年:脸盆、毛巾、热水壶、毯子……或者2-5块钱

  1992年:二三十元

  2002年:一二百元

  2012年:200元到1万元

  说说掏“份子钱”的滋味

  支持者

  感情深!使劲掏!送少了不太好,朋友关系就远了,钱多少说明个问题,朋友关系怎么样。

  反对者

  掏到心都凉了现在结婚随份子这钱是越涨越高,对每个人来说其实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这种随份子已经由原来的一种表示一种心意现在都变成了一种金钱负担。

  本来结婚是好事,那大家都觉的特别开心特别高兴,但如果说一个月要是碰上,三次到四次的话,真的觉得受不了。

  中立者

  掏自己的,让别人说去吧!上次一个普通同学结婚,我想用200块随礼,可妈妈说要么不送,送200还好意思?,最后我没有去参加婚礼,想想也是的,对于好朋友结婚那是要多送点了,偶准备明年贵点的东西给我好友。朋友间结婚本来就是互送一种祝福,那这钱咱就不能少出点吗?

  [心态]送者需费脑筋,收者需还人情

  随份子本应你来我往,互不相欠,以达到增进感情的目的。可现在,增进双方感情的功能大大淡化,当然会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

  [分析]攀比心理在作怪

  多少年来,政府不断提倡婚丧事简办,禁止奢靡之风,现实却是,婚典越办越大,“份子钱”越随越多,早已失去了其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原汁原味”。

  [对策]集体凑份子

  既然“随份子”已经成了一个让收者和送者都十分尴尬的事情,那么集体凑份子不失为一个皆大欢喜的形式噢!

  专家看法:如今的“份子钱”变了味儿

  变味的“份子钱”早就让大家颇有微词,但人们又身不由己地被其牵着鼻子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些读者还真有高招,比如以上提到的几种。但记者总是感觉,这些办法看似有道理,也许还真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实属无奈之举。简办,如果大家都能这样想,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只是,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不计小利,不拘小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今日聚焦

(来源:国际在线)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